陳云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第七小學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教育發展不平衡的重視,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以教育信息化為基礎的網上教育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關鍵。為此,教育部于2019年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動了網絡教育資源服務系統的建設,各地教育部門也紛紛響應。從目前全國各地的教育教學現狀來看,在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省份,其教學質量往往要優于其他省份,這表明了教育信息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同時也為今后的線上與線下教育的融合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對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不斷推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變革。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以信息化為依托的新型教學模式無疑更受到學生的青睞。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信息化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今后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近幾年,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從總體上講,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網絡教學仍存在著一些障礙,例如:教學效果保障性差、線上課堂內外脫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地域不均衡。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網絡信息技術已經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目前,很多學校都在加速教育信息化,并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以彌補現有的教育體制的缺陷。無可否認,目前的學校教育正走向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新時代。綜上所述,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教育具有以下三個方面;
1.雙線教學
雙線教學與混合式教學的區別在于“事”,它包括了線上與線下兩條線,它包括了混合教學的客體與載體,也體現出了它的本質。
2.雙線混融
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融合,甚至是融為一體。這意味著網絡與線下的結合將成為一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體系。
3.雙線共生
即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強調在線上線下的“共時性”,兩者的發展狀況依賴于兩者之間的互動,任何一方的變化都會對另一方造成影響。
在線教學發展至今已走過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著重于網絡環境中的學習資源的開發與使用,這就是在線教學的一種服務方式。
第二個階段根據學生的需要,對資源進行深度處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環境,為課堂教學提供全面的網絡支撐。
第三個階段是大規模的網上開放式課程學習,使“課程資源+學習流程”得到整合和深入。
第四個階段是利用新的智能化信息技術,探索多種在線學習資源的服務與學習方式,也就是所謂的“互聯網+”,這一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在線學習和學習活動結合起來,將課程和網絡學習活動進行系統化的設計,并開發出多種移動、智能化的學習終端和平臺,并與各個平臺、終端進行廣泛連接,為用戶提供在線學習的服務。
通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一體化教學,即基于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構建了一個開放式、可擴展、移動和固定的網絡教育平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教學活動也將由傳統的基于Web的教學模式轉向了手機教學,實現了教學、作業的推送和即時評估。通過網絡與線下的結合,解決了傳統網絡教學中學習內容枯燥、缺乏情感交流等問題。學生們一方面通過網絡課程進行學習,另一方面與老師、同學進行實際的課堂討論和交流,從而形成了“翻轉式”的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在網上預先預習體育知識,使其提前消化、吸收。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在家庭成員的保護和協助下進行初步的運動技能學習,對不太懂的動作進行記錄,為以后的線下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線下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方便學生在教學中運用教學設備、教學場所進行身體運動技巧的鍛煉,同時也便于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拍手或擊掌,可以幫助他們增強對運動技巧的自信心。并針對不同體質的學生進行分層設計,并進行差異化的教學。
在傳統的體育課中,老師能夠適時地進行課堂調控、干預、指導、反饋、評價,并能保證教學設備的正常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授的重點在于傳授理論知識和動作技巧,而忽視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講是被動的。有些運動技巧具有一定的難度,單純依靠老師的演示和學生的親身體驗很難掌握。
在線上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從正面、慢鏡頭、近景等多種視角觀察示范動作,以加深對技術動作的了解和掌握。還可以隨時抽取在線教學資源,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對網上教學的不斷總結,可以看到在線教學中,由于老師不在,對學生的監控不夠,很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控。
目前,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許多學校都認識到了網絡教學的重要性,紛紛投入大量資金,積極推進網絡教學,將網絡教學和實體教室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小學體育課程,在網上和線下結合的實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在教學形式上,教師要積極推線上與實體教室的結合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34.5%的老師愿意進行線上和線下的混合教學。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目前一些老師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都有其優勢,課堂更有利于教學控制,而網絡教學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并能得到更多的教學資源,兩者是互補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在線課程+授課”的方式,定期開展在線教學,如直播、測試等,并根據學生的體質和愛好,安排個性化的學習任務。
2.創新教學方式,使知識與自主探究相結合
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深入開展體育活動。也就是說,教師要扮演“知識向導”“人生導師”的角色,并以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引導學生主動、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在課堂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內容、技巧和規則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之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
3.改變教學內容
要實現線上與線下的一體化教學,需要教師根據網絡與課堂的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適當的優化。有些知識講授、概念解讀類的內容可以轉移到網上教學,而有些開放性的、需要學生親身經歷的活動也可以被導入到實際課堂。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調整,離不開教研活動的支撐,從課程、教材、教學、評價改變教學內容。
4.改革教學管理
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網絡教學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根據數據的變化,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將結果反饋給老師和學生,以提高教學質量。
1.突破僵化傳統的思考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是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攻方向,但是采用的方式并不固定。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因材施教,由于不同的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同時由于不同學校、不同階段的學生,其所面臨的客觀條件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學校實際建立科學的教學模式與流程,分層分類分工,形成全新的教學體系。總之,教師要突破以往的“線上與線下”教學中的對立觀念,并以此為依據,針對課堂與網絡教育各自的優缺點,進行互補。同時,教師也應該加大對網絡教育的理論研究,以推動網絡教育的發展,從而推動教育的現代化。
2.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在線上與線下的結合中,教師既要掌握網絡教學的技術,又要把握網絡教學的本質。為此,學校要加大師資培訓力度,特別是實施信息化技術培訓,讓廣大教師盡早適應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需要。
3.發展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網上教學的開展離不開高質量的網絡教育資源,目前網上已有許多開放的課程資源,但許多學校仍以校本教材為主,資源需求呈現出強烈的個人化特點。具體來說,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研究、開發、積累,逐步擴大學校資源庫,根據學生個體發展需要,靈活地結合各種資源和技術。同時,還要注意篩選、提煉和整合網絡資源。
4.線上和線下的課后指導
在課堂上,由于學生的個人特點,他們的學習行為會因其自身的特點而發生變化,有些學生需要老師的引導與協助。老師將在課堂上錄制的學員練習錄像上傳至網上學習平臺,供大家參考和溝通。經討論和溝通,學員可以找到自己在訓練中的缺陷,并可以學習到更好的動作。
5.學生評價的設計與實施
在總結教學效果時,應全面考慮線上與線下的教學狀況,并記錄網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形成自覺的學習習慣,增強自控能力。在開展線上教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平時的課堂表現和對運動的掌握,從而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
綜上所述,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我國的現代化生產和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使教育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網上教學在近十年來已顯示出其顯著的優越性,隨著現代人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網絡教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重視,可以預見,網絡教學系統的構建是我國今后的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網絡教學進行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對其進行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