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勁松 錦州師范高等??茖W校
高等職業教育進行的根本目的是為其學生提供更為有效的職業必須技能的教學,其中既包含某方面的專業屬性技能的培養又必須包含公共必備技能的提升教學,英語就是現今社會要求的必備技能之一。然而至今高專的教學在英語學科領域中依然沒能融入足夠的實用教學,以致很多畢業學生在此方面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因此如何更好地將實用屬性融入此階段的教學這一論題必須得到校方足夠的重視。
作為一個完整的語言體系,英語的學習效果或英語能力的掌握程度應當以兩個維度進行衡量:一是掌握內容豐富程度影響的橫向維度,一是單一領域的深入程度影響的縱向維度。大部分高專學生從事的工作并非專業性更強的研究類工作,因此對此類學生而言英語的橫向能力提升更為重要。
展開而言,就需要學生首先具備最為基礎的將語言運用于生活的能力,確保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教育方面有更為顯著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在英語的綜合應用技能和核心素養方面也能夠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在非專業性質的英語的閱讀寫作等相關方面體現出良好的效能。除此之外,學生在具體的本專業領域中也要具備應有的使用英語的基本能力和操作方法,這樣可以更充分的體現出高專生和專業融合度更高的英語能力要求。學生在一般的聽說方面具備較好的實踐能力,同時能夠進行一定非專業性質的閱讀和寫作。另外學生也必須具備在本專業領域中合理使用英語的基本能力。
高專現行使用的通用英語教材存在較為嚴重的滯后性問題,且其編撰的出發點與學校實際的需求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偏離。從出發點上看,教材的目的是在高專階段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掌握上限,讓學生更深入學習英語系統。然而實際上高專學生需要的是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將過往掌握的英語專業知識有效轉化為實用能力。
教材的脫節直接造成教學的實用性匱乏,同時也影響了進行學習的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很多學生在高專的學習當中并沒能獲得更高的英語實用能力,僅僅掌握了部分使用頻率不高的詞匯、能夠使用一些使用頻率不高的過于復雜的長句型,而這些學習內容在求職中的加分效果著實有限,在工作中的使用頻率更低。
對公共課程的整體重視程度不足是限制英語教學向符合就業需求方向發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作為校方提升對公共教學的重視程度是改善教學情況的前置條件。給予足夠重視的情況下,作為高專院校必須清楚一個問題: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對英語的需求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如文秘等專業需要學生具備更高的對話能力,而會計和報關等專業則要求學生在工作中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英文閱讀,并掌握更多的專業術語。
因此從院校方面而言,設計英語類別的課程時應當以專業需求為參考,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為科學合理的劃分和有效規劃提供必要的前提,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應對處理,滿足不同的需求和發展要求,為其提供更具有側重點的英語教學服務。通過這種方法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效果,使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充分融合,為學生個人專業能力的提升和崗位適應能力的增強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針對學生個人專業要深入分析,進一步融合對應的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使相對應的教學目標能夠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進而為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不同側重點的英語教學,如此才能夠讓學生在進行求職時擁有更具適配性的英語能力。
根據國家最新的對高專教育的要求,此類院校應當提供更有實用效果的教學。在當前高專類院校的實際教學推進過程當中,很多專業的課程已經逐步向實用性方向改進,而作為公共類型課程的英語等教學卻大都沒有進行有效的改革。
傳統的以教師為絕對核心進行平鋪直敘式教學的模式在高專院校的英語教學中依然占據著主流地位。而經過多年的實踐反饋,這種教學模式相對比較落后,并不能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基本特點和教學規律,因此有必要針對整體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創新,進一步引導和幫助學生充分掌握相對應的語言應用能力和知識要點,在具體的應用和實踐的過程中體現出英語課程的改革效果,同時也要進一步強化其使用能力,著重做好教學形式的優化和完善工作,體現出良好的教學時效性,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也要注重針對英語課程進行深化改革,在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方面改進和創新,進而更充分的體現出良好的教學成效。此種類型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夠幫助學生掌握使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因此對英語課程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從改革方向上看,在高專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融合更多的情景等以提高實用能力為主要作用的教學形式,并以學生的英語使用水平對教學效果進行判斷。
在高等教育體系當中公共類型的課程是在國家相關部門要求之下必須開展的科目,對很多學校而言這一類的科目屬于必須開展但受重視程度嚴重不足的課程。因此在實際的教學計劃和安排當中,這類課程不僅很難獲得較好的資源(包含教師資源),更難以獲得資金方面的投入,這就導致很多院校此類課程多年以來始終沒有任何改變。
而優質的研究人員以及水平較高的教師是提高課程水平的基礎,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的科學化如果不能通過優秀的執行人員執行,也無法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而資金的投入是進行學科深入研究的基礎保障,開展課程的研究組以及進行實驗結果的實驗均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因此為改善公共課程當中的英語教學水準院校必須增加資源以及資金的整體投入。
根據過去的教學要求英語公共課程的教學者只要具備必要的英語能力即可,在語言的研究能力方面已經缺乏必須的要求,更不用說所任教專業的相關專業能力。這也造成此類教學人員僅能做到基礎的語言知識的一般性傳授。
而在就業要求指導下改革英語教學要求后,需要充分確保英語課程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的教學需要和教學特點,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相對應的教學方式,不斷地調整和完善,進而在語言的邏輯教學內容、課堂設計等方面進一步體現出融合性的效果,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進行段的調整和優化,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出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在融合完善的過程中體現出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激發和調動,以此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必要前提。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結合學生的不同專業特點,而選擇與學生專業相對應的教學內容,這樣可以體現出教學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和可行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充分確保相關英語教師要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在崗位勝任能力方面能夠得到全面提升,要充分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基礎等進行不斷地調整和優化。教師不僅能夠根據自身的教學需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教學方式的調整,并具備從語言的內部邏輯出發將教學內容打散重組的能力,此外能夠結合學生的專業教授更有專業針對性的內容,對降低學生的就業難度能起到更大幫助。
雖然優秀的教師能夠改善教材滯后帶來的問題,但是由于學生的預習以及復習等依然主要依賴于教材展開,因此教材的滯后依然會導致最終的教學結果難以達到院校的改革要求。
因此,所以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有效體現出應有的要求和標準,對于現行的教材進行重新的編輯和有效領會,這樣可以更充分體現出應有的教學效果,為教師更有效的優化和完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提供必要的保障。與此同時也可以充分確保學生在明確自我發展效果的基礎上,使英語學習和教學工作更有重點和側重的領域,這樣可以呈現出更為顯著的發展效果。對于教材的滯后性問題要充分的分析和應對處理,同時要符合職業要求,在新形式教材的推進過程中,滿足不同的要求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要求對現行教材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重新編輯,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本身在英語學習上的重點和偏重方向。
高等職業教育從其本質而言依然屬于職業教育的一部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職業能力是此類教育的終極要求。而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學生而言,其職業的必然要求不僅包括相關的技能要求同樣包含英語的公眾基礎能力的要求,這就要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作為教育提供者的高專院校必須以更符合職業要求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公眾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