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長
(安徽省舒城縣湯池中學 安徽 舒城 231300)
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盡管信息技術并不是高中階段的主流科目,但是,教師仍需注重核心素養在高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以便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微課的方式開展高中信息技術,除了可以對學生講解知識之外,還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來讓學生自主探究,尤其是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便可以利用微課來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既能夠讓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掌握,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對所教內容的重點知識進行微課設計,并以核心素養為基礎,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不僅如此,利用微課進行重點知識的明確,還可以有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以便取得更高的學習成效,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會發揮到最大化,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1]
例如:“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教學,其主要教學目標便是引導學生對多媒體作品的制作過程進行了解,并能夠利用工具軟件對多媒體信息進行處理與操作,為此,教師便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將如何利用幻燈片對文本、圖片、聲音、視頻等信息進行處理與加工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匯集與整理,使教學更加系統化,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制作多媒體作品的步驟、方法、素材等,以便開闊學生思維,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多媒體作品的制作,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
由于學生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會對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習熱情比較低,因而,針對核心素養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其主要目的便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并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來促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圍繞問題進行學習與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進一步強化。與此同時,以問題引導的方式開展信息技術教學,還能夠實現對學生信息素養、信息意識以及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提高自身核心素養。
例如:“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之外,還應該讓學生掌握實際操作能力,為此,教師便可以結合教學目標為學生構建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可以進一步主動的進行問題的探索與思考,即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夠讓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更加具有條理性與邏輯化。如,“如何結合學期成績來進行名次排序?”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的學習探究欲便會被激發,進而主動的進行思考,之后,教師適當的引導與演示,便可以讓學生很快的對該知識技能進行熟悉與掌握。隨后教師增加問題難度,如“根據形成的名次排序,如何對90分以上的學生進行篩選?”之后教師借助多媒體進行針對性的點撥,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掌握與理解,同時還可以形成對知識的記憶,促使學生探究能力與信息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小組合作是現階段各學科教師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分析中深化知識理解,進而實現學生思維深刻性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便為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例如:“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技巧”教學,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結合課本知識自主進行學習,并對網絡信息檢索的方法進行初步認識,之后,將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相互合作過程中,針對如何通過信息檢索的方式來合法的下載網中的文件進行分析與討論,之后教師發布合作任務“搜索與端午節相關的文章、詩歌、詩詞、圖片,并進行下載”,使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分析中,熟練掌握網絡信息檢索、搜索引擎以及文件安全下載的使用方法,同時在動手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教師除了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之外,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并通過實踐操作教學引導,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實現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能力的提升,為信息技術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進一步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