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飛
(莊浪縣財政局,甘肅 莊浪 766606)
在我國,稅收的種類大致有5 類,分別是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以及行為稅,征收這些稅款以及稅收分配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國家發展的速度。稅收分配職能是指將稅收作為手段進行財政收入的分配,稅收分配不僅強調收,更強調分。因此,要重視財政稅收中的分配職能。從當前我國稅收分配的情況來看,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稅收分配的不科學,影響政府權威性和公信力。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堅持推行稅收改革制度,制定明確的分配標準和規則。
財政稅收分配本身就是稅收職能的重點,財政稅收分配職能主要體現在征稅與使用稅款兩個方面,國家公民都是稅收的主體,只要有消費就會有上稅的行為,國家財政收入就多一筆進款,而這些收入將被投入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其他國家行為中,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么稅收分配的結果自然是納稅人關注的重點。除此之外,稅收分配還包括利用財政稅收實現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合理的產品分配,調解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以及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可以說,稅收直接影響國家與個人的方方面面。財政稅收分配往往與國家的大政方針有直接的聯系,與民生也有直接的聯系,因此,財政收入分配牽涉的是每一個人的利益,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和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原有的稅收制度的問題已經開始凸顯出來,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了政府的權威性以及財政稅收分配的公平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稅收制度是財政稅收的基礎,具體內容包括稅收的種類以及各類稅收的比例。當前我國稅收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當前我國稅收的種類雖然有5 類,但是主要還是以流轉稅為主。流轉稅主要是指以納稅人商品生產、流通環節的流轉額或者數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收類型。此類稅種征收的范圍廣泛,而且間接稅種也很多,這也就意味著在征收稅款時涉及的納稅主體、納稅環節極多,環節一多就很容易出現問題,不僅容易讓不法分子鉆空子,出現逃稅的行為,也容易出現重復征稅的情況。而一旦出現重復征稅又要出現退稅、優惠稅,這不僅極大地增加了稅務工作的工作量,也很容易因為一些紕漏影響政府的權威性。另一方面,稅收法律存在漏洞,在各類稅種的法律規定中對贈予財產類的稅種的納稅比例規定得并不清晰,這也就使稅收的調節作用在這類稅收中缺乏調節力度。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行所得稅改革,這是由于以前的所得稅制度是存在問題的。國家的高速發展使人們的收入不斷地增多,但是所得稅改革卻并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利用所得稅進行再分配的效力不斷地降低。以往所得稅主要的征收對象其實是工資,但是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收入來源已經不僅僅是工資了,還有很多其他勞動收入,這些勞動收入往往很難及時征稅,此時若是稅率較低則無法起到稅收再分配的調節作用,而增加稅率對一些中間收入的人來說負擔過重,對高收入者的調解是微乎其微的,這就會造成納稅人內心不平衡,激化矛盾。
在征收方面,所得稅的可操作性極大,一般情況下,征收個人所得稅都是采取代扣繳的方式進行的,這也就意味著對個人收入情況的監督是不到位的,很容易出現高收入者偷稅漏稅的情況,使稅收分配失去原本的調節作用。另外,稅收體系與銀行的溝通渠道并不暢通,這就加大了監督個人收入來源和數量的難度,造成了很大的制度漏洞[2]。
要想提升財政稅收分配職能的質量,就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現在稅收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稅收制度結構的改革。針對納稅比例不合理的情況的改革,早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提到要逐步提高直接稅收的比重,建立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現代稅收制度,減少間接稅的比重,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稅收的公平性,減少征稅環節,提升征稅質量。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因為間接稅過多而導致的重復征稅的情況,進而減少退稅行為,既能夠減輕納稅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也能夠減少偷稅漏稅情況的出現,提升納稅處理工作的效率。同時,改善稅收結構也能夠保證稅收分配的公平性,為國家的發展情況提供更為準確的數據支持,保證納稅公平,納稅人也會更加愿意主動遵守稅收制度,積極納稅,保證稅收質量。為此,首先可以根據現狀篩選出科學的稅種,取消或者合并稅種,并且根據稅種的情況設計征收比例。其次,要健全以往在法律中處于空白地位的遺產稅等稅收種類的征收比例,明確要求繼承遺產或者接受贈予需要繳納的稅款。最后,在稅收使用上需要明確相應的規章制度,細化財政稅收使用的審批流程,做到稅收資金去向明確,同時需要明確責任,綜合考慮財政稅收資金使用方向的科學性,保證投入能夠對公民有利,讓公民都能夠享受交稅的潛在福利,保證稅收分配的公平性與科學性,讓投入與產出能夠達到正比,進一步通過稅制的改革縮小貧富差距,保證國家穩定發展[3]。
個人所得稅是稅收的主要來源之一,同時也是稅收中征收管理難度最大的一個稅種。以往存在稅收的再分配功能在個人所得稅征收中作用并不明顯的問題,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呼聲也更加強烈,相關部門針對當前個人所得稅在分配職能缺失上的問題也做出了改革的決定。這也成為提升稅收分配質量的關鍵途徑。要想提升財政稅收分配職能的質量,需要注重所得稅制度的推進和完善。首先,需要嚴格按照新的個人所得稅征收要求將個人經常發生的主要所得項目納入綜合征稅范圍,除了要將個人工薪金作為納稅項目之外,針對個人的勞務報酬、稿酬以及特許權使用費都將成為個人所得稅應繳納稅款的項目,采取多退少補、按年匯總的征收方式。通過這樣的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國家對個人收入的掌握程度,減少個人偷稅漏稅的情況出現,增加財政稅收的再分配力度。其次,要完善個人所得稅扣除模式。一方面,要將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 000 元,另一方面,要將贍養老人、繼續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附加扣除。最后,要優化調整個人所得稅稅率結構,擴大較低的稅率級距,縮小25%稅率級距,這樣能夠更好地體現出稅收分配對高收入者的調節作用,體現納稅的公平與公正,還可以減輕中間階層的納稅壓力。針對上述提到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只是制定要求是無效的,還需要為個人所得稅征收配套內容進行改革和完善,推進稅收部門共治共管和聯合懲戒,以此體現出財政稅收分配職能的有效性,也能夠約束違法亂紀分子的行為,保證稅收分配職能的實施質量。
完善的監督機制才是減少違反犯罪行為的主要途徑,若是監督機制不健全就很容易出現以權謀私的行為。這一點對提升稅收的分配職能質量也是十分重要的,為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財政稅收分配監督機制。首先,需要從納稅人思想方面入手,要結合國稅的微信公眾號、官網以及稅收大廳等方面推廣有關稅收的基本法律法規,特別是要宣傳違反稅收法律法規需要接受的懲罰,提升公民納稅意識,通過道德的輿論監督的方式進行監管,其效率會比單純地強制監督有效地多[4]。其次,應該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加大偷稅漏稅行為的打擊力度,以此提升稅收監督的效果。最后,針對稅收使用方面,需要完善監督機制,加大對稅收使用方向的監管力度,任何一個項目都需要制定明確的計劃方案,進行重重審批與監督,評估公共項目的可行性。針對民生項目需要稅收支持的情況,也需要有明確的項目計劃和預算方案,審計小組要針對預算項目進行審計,保證預算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建立專門的項目基金,定期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核查,保證每一筆稅收支出都支出合理。若是在核查過程中發現稅收分配資金使用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進行核查,嚴厲打擊貪污稅收資金的行為。
財政稅收的分配職能實施效果的提升十分重要,財政稅收分配是國家穩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了提升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為公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國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強國,需要保證經濟發展的穩定,那么稅收分配也就至關重要。為了提升稅收分配的質量,首先,需要推進稅收制度結構的改革,特別是針對一些法律未有明確規定留有空白的稅種征收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征收比例,對當前稅收結構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進行完善與改進,讓納稅人可以自覺主動地配合上交稅款,同時可以將稅收收入用在刀刃上。其次,需要注重當前所得稅改革的推進與完善,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稅收公平,體現稅收分配的公平性。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財政稅收分配監管制度,這樣才能夠充分保證稅收分配的合理性,減少貪污受賄情況的出現,保證征稅以及使用稅款的合理性,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