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娜娜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明集鎮第二小學 山東 鄒平 256200)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也將“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的素養。筆者認為,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在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怎樣基于立德樹人來實行分層教學,就需要先弄清楚實行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原因。
1.1 當前教師教學觀念相對比較傳統。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是首要的,目前國家需要教師嚴格遵守“生本教育理念”來教育學生,這種新型的教學理念的目的為增強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讓學生可以專注于課堂上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點,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但是在當今我國許多的教學課堂中,部分教師是沒有把這種理念應用到課堂中的,教師認為這種教育觀念會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因為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極容易分散,如果給予他們部分自由支配的課堂時間,他們可能無法百分百把精力放在課堂任務上。因此許多教師還把持著傳統的師本觀念,在課堂中把自己作為教學的重心,向學生傳授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其實會降低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因為學生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思考,沒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最后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還停留在低水平,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也沒有達到理想水平。[1]
1.2 分層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成績。在老式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會把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是存在一定缺點的。集中教學會讓少數學生的疑問得不到解答,一部分學生希望教師可以抽出更充足的時間解決他們的問題,而另外一部分的學生則希望教師可以減少課堂上講授知識點的時間。部分學生對老師的需求得不到回應,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一些學生成績總是原地踏步的原因,而另外部分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也無法向更優秀的層次發展。但是分層教學卻可以從某種意義上使教師擺脫這種困境,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習成績。
當我們具備立德樹人的素質時,就可以把重點放在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案設計上。在此文中,我依據過去的教學經歷和對立德樹人與分層教學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分層教學的策略,希望可以給對分層教學有困惑的教師一些靈感。
2.1 側重分層方法,合理進行分層教學。在教學中我們要側重分層方法,如果分層方法不適用于教學課堂,教師是無法順利進行預期教學的。而面對分層教學,進行劃分層次的標準需要依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特征。所以當教師在進行層次劃分時,可以采取語文課堂中教學效果好的方法進行分層。傳統方式為把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類的同學語文水平較高,考試成績也優異,在班級中經常位列前茅,這類學生在語文課堂的主動性也比較好,他們可以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快速思考,給出教師滿意的答案。第二類的學生所占班級中人數比例最大,可以說是班級中的良好群體,這類學生的語文水平位于中等,可以輕松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難度小的內容,雖然需要花費時間去思考難度大的課堂內容,但最后也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這類學生的學習水平在課堂中是可以跟上教師的教學速度的。還有第三類學生,是語文水平較低的學生,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他們學習知識有些吃力,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是存在困難的,這部分學生需要教師去花費時間來著重輔導。他們往往語文成績較低,語文基礎薄弱,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要拿出部分時間幫助他們回顧上節課的知識。
2.2 使用信息技術,實施分層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可以將它們融入進分層教學中。其實在現實教學中,部分教師是沒有充足的經歷和經驗去完成學生的精準分層的。大部分時間,教師都只能在整個班級中完成授課。究竟怎樣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分層教學呢?這時我們就不得不讓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中了。例如“微課教學”可以有效地融入進分層教學里,如今電腦和網絡的廣泛應用可以使教師方便操作。例如,教師在講授《司馬光》時,教師在上課前提前準備好關于課本內容的微視頻,要求學生在課前提前預習課文內容。如此一來在教學時,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可以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向教師提出自己對課文的疑惑。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側面指導學生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當學生在下課后想復習課文時,還能夠反復看教師錄制好的視頻。[2]
因此可得,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是很重要的。教師如果想真正調整自身的分層教學模式,就一定需要按照國家要求教師嚴格遵守“生本教育理念”來教育學生,把立德樹人作為自身具備的素養,才可以造就出為祖國未來建設出力的全面性發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