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榮
(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大塘小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小學階段是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性階段,同時也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而在這一階段過程當中融入德育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建立良好的三觀,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力。通過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更加輕松的進行德育學習,為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奠定基礎。
語文學科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以及人生哲理,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當中充分的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且可以在學習中繼承與發揚。同時也是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充分挖掘語文知識中的深刻內容,從而對學生進行道德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學生在更加道德化的教學層面進行語文知識的吸收,可以讓學生找到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并且通過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可以有效地在教學資源的挑選當中提高辨別意識。讓學生可以在獨立思考的過程當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最后,在道德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更加輕松的環境當中,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為語文學習提供重要的保障。
2.1 轉變教學觀念,創設立德樹人情境教學。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只是根據課本內容進行一味的自我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導地位,導致學生喪失主觀能動性,很難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不斷的融入立德樹人的德育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1]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在哪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導入環節對文章進行簡單的閱讀與分析,并且要在交流討論當中對雷鋒的先進個人事跡進行了解。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相關知識,而且還可以從閱讀過程當中吸收更多的優秀品質,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而促進了德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另外,教師還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在校園中通過樂于助人的好人好事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為德育教學提供重要的保障。
2.2 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道德情懷。為了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豐富教學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在小學階段教學當中都相映的融入了信息化教學元素。所以在語文德育教學中也需要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對學生道德素養進行培養。[2]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放映關于開國大典時的相關圖片以及影視作品,更加豐富了課本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更加直觀的觀察與感受來體會當今國家繁榮昌盛的來之不易,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提高道德素養能力。
2.3 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促進德育教學開展。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不僅要通過簡單的課本講解讓學生了解語文知識,而且還要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可以在拓展過程當中,提高語文綜合運用能力。[3]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父愛之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親情開展一系列的語文教學活動,可以通過朗讀比賽的形式對親情進行歌頌,同時還可以利用寫作形式,將對父母的情感通過文字進行表達。另外,還可以通過課外拓展的形式閱讀更多關于親情的文章,在課堂當中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討論。在此過程當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在充分表達自身情感時,可以有利于提高道德素養能力,為立德樹人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通過立德樹人的導向進行有效的德育教學。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需要教師不斷的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教學環境。同時要利用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語文德育學習積極性。最后,還要通過豐富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來增強對于德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究,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