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梅 廣西國有七坡林場
人力資源管理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選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為新時代選人用人工作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如今處于信息化時代,外資、合資、私營企業也在日益壯大,以至于國企企業面臨著許多競爭,而人才資源的格局也慢慢走向了多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才流失也是遲早會發生的事。為此,國有企業需要創新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并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廣納人才,以此來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人才開發是以人文本,由企業外部進行招聘、人才選擇、職業技能培訓、員工獎懲機制等方式來挖掘員工的內在潛能,從而加強員工的專業素養,使其能夠達到企業用人的要求,同時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升人才管理的質量,確保員工與企業成為雙方的最佳選擇。
首先,創新型人才。在新時期的背景下,企業需要進行不斷地優化和創新,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而所謂的企業創新其實也就是人才能力的創新和發展[1]。對此,創新型人才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發展,再加上創新型人才所具備的創造力和獨創性,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找出解決的方式,他們一般都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以及豐富的實踐能力。
其次,應用型人才。該人才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并且可以通過已知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來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問題。應用型人才可以說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也是保障企業能夠順利進行的運行者。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突出其優勢,使其能夠發揮自身的最大作用。
最后,復合型人才。該人才在企業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能,而且在某個方面也有著超出常人的能力,更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對此,復合型人才自身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豐富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企業中擔任多職。由此也可以看出,復合型人才是企業經營發展的財富。
明確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可以說是新時期國企人力資源管理和人才開發的基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這些都在告訴我們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生產的引擎。對此,必須要正確認識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并堅定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使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經營能夠站在同一層面上,進而完善以往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以發現、引入、選擇、培養為突破點,引入大量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以此來確保人力資源的強大,從而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該機制也是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關鍵所在。在國有企業中,涉及著方方面面的制約關系,而構建關于經營者的決策制約機制,不僅能夠使國有企業具有社會注意公有制,還能確保經營者的選撥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和科學有效性。對此,想要有效實施該任務,則需要依靠具有權威性的人才評估來完成[2]。所以在選撥經營者時要由政治、科學以及行政三方面共同制約,從而才能建立科學合理的標準制度體系,而這也可以說是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主要問題。那么如何解決上訴問題,具體如下:首先,在思想理念上可以以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三個有利于”為評選標準,以此來制約、協調三者;其次,構建國有企業經營者的任職資格標準;最后便是借用三維權力,若是有一票否決,便不具備資格。
雖然國家在近幾年提出了相應的積極政策,也鼓勵相關企業來試點,但從試點的結果來看,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和優化。其一,需要實施激勵性的年薪制度活動;其二,慢慢融入股票期權等具有長久性的激勵制度,以此來提高經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三,改革公司的制度,優化法人治理公司的手段,進一步監督高層經營人員的工作情況;其四,借助會計等機構仔細審核企業,保障企業業績的真實性,并再此基礎上提高獎懲制度的科學合理性;其五,建立國有企業經營者責任追究制度體系,加強企業經營者規避風險的意識;其六,落實經理人市場的規范性,使其能夠長久發展,從而提高經理人的有效性以及市場性[3]。
強化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深層次挖掘、激發人的工作熱情、能力以及創造力。在國外許多心理學家通過管理實踐得出了雙因素理論、公平理論以及期望理論,在這些理論中我們可以獲得大量的參考內容,并且還能以此為基礎,拓展更多人力資源開發的渠道。其一,構建適合的組織目標,并規劃好企業發展方案,將組織目標逐步分解并落實,這樣組織目標與相應的職工便能進行有效融合,從而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主動性;其二,組織職工代表大會,采取公平、民主的管理形式,讓職工也能參與到企業決策、管理當中來,以此來挖掘職工的創造能力;其三,尊重、支持、信任干部職工,讓職工得到滿足感,進而激發職工積極向上;其四,培訓、鍛煉職工的專業能力,確保人才隊伍的強大,突出優秀人才的優勢,完善不足之處;其五,借助獎金、工資、激勵制度,激發職工的良性競爭力;其六,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營造舒適和諧的文化環境,拉近職工之間的距離,提高凝聚力[4]。
強化人事部門工作職能的轉變也是保障人力資源高效開發的根本。對此,國有企業人事部門必須要從根本上實施“四個轉變”。其一,轉變傳統思維,優化以往機械傳達、實施上級文件政策的固定思維,將其改成為根據實際開發人力資源創新的現代化思維;其二,轉變以往人員錄用、工資管理、晉升等比較具體事務性的傳統思維,樹立以企業發展為基礎,引入高質量人才、凝聚復合型人才的創新型思維;其三,轉變重視管理,輕視服務的思維,建立“人才至上”的思維,將國有企業人事部門打造成“人才匯集”的場所;其四,轉變人事部門孤立且封閉的傳統化思維,構造人事部門也能參與到企業規劃、發展、決策的思維[5]。通過上述四個轉變,不僅能夠優化管理者和人事部門職工的思想,還能創新工作模式,提高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效率。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國有企業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源的支持。為此,企業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需要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管理的管理制度體系,借助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與效率,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使國有企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