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美 昆明理工大學
在新經濟背景下,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呈多元化態勢,對于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高。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積極幫助經濟困難的在校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消除其學生、成長的后顧之憂,要著力加大學生資助的宣傳力度,擴大宣傳效果,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全面落實黨和國家的學生資助政策。
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資助工作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資助力度不斷加大,資助領域不斷拓展,資助水平不斷提升。高校資助工作的理念在于“育人為主,資助為輔”,要想真正卓有成效的完成各項資助育人工作,將資助惠及每一名有需要的學生,必然離不開有效的資助政策解答,更離不開創新性的、人性化的政策宣傳。
其一,堅持以資助政策為導向。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根據資助政策的變化,不斷完善相關工作計劃,確保在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能融合對于學生的感恩教育、誠信教育以及社會責任教育等,要讓學生在享受資助政策的同時,加強對于知識技能的學習,引導他們樹立“學習報國”的崇高信念。
其二,實現建檔學生資助全覆蓋。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已經建檔立案的貧困學生,要及時、完整的發放資助,并在獎助學金評定、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資助育人項目選拔等資助工作的各個環節上,給予更多傾斜和關注。
第三,進行資助政策宣傳。成立資助宣講團,向社會和廣大學生及家長宣傳國家、學校的資助政策,廣泛宣傳優秀經濟困難學生和身邊同學成長成才的先進事跡以及自立自強、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典型事跡。
第四,培育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對于享受國家資助政策的學生,要教育他們懷著感恩之心投入學習,引導他們樹立起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的就業觀念,真正使資助與育人工作有機融合起來。
在新經濟背景下,要利用學校的優勢資源,結合工作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資助育人主題活動,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國家資助政策宣傳活動,將“立德樹人”和“資助育人”的教育理念融入資助工作全過程,以育人為導向,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宣傳,系統地介紹國家資助政策的相關知識,擴大政策宣傳影響力。
1.多渠道開展國家資助政策宣傳活動
要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干部的力量,開展宣傳活動。一方面,發揮招生組教師的作用,在招生工作中同步解讀資助政策。搭建學生志愿者宣講團隊,利用暑假返鄉機會,開展相關資助政策宣傳;組建家訪團隊,對貧困學生家庭進行精準幫扶,助力其脫貧致富;設置線上交流平臺,由專人負責線上解答學生對于資助政策疑問;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干部錄制資助政策解讀短視頻,通過各班級微信群、QQ群、家長群等載體與學生、家長、老師進行互動,利用線上的方式普及國家資助政策,讓學生及學生家長明確貧困生資助范圍、助學貸款申請方式以及各類獎學金的申領標準等。此外,可以成立“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團,并從過往或正在享受國家資助政策的學生中選聘宣傳大使。具體而言,“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宣講團主要活動內容分為以下四個方面:其一,給在校生宣講自己在黨和國家及學校、社會各類資助政策的支持下,安心學習、健康成長或應征入伍服兵役期間的典型事跡;其二,開展送政策回母?;顒?。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回到家鄉、回到高中母?!艾F身說法”,向學弟學妹們積極宣傳,重點介紹自己在國家資助政策幫助下如何順利渡過難關,成長成才;其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公益服務活動。面向新生介紹“綠色通道”、獎助學金等國家資助政策;其四,開展常態化宣傳。宣傳大使團成員要利于課余時間設計宣傳方案,如制作宣傳片、海報,創作宣傳歌曲、微電影等,通過各大自媒體平臺廣泛宣傳國家資助政策。
2.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國家資助政策宣傳活動
一方面,可以舉辦以文字作品征集、短視頻征集以及圖片征集為主要內容的“資助育人文化節”系列活動。文字作品征集可以撰寫個人或家庭與“幫扶干部”、“大學生村官”之間的感人故事、動人經歷,客觀、真實地記錄個人發展與家鄉變化的緊密聯系;短視頻征集可以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及成效為重點,拍攝家鄉脫貧故事,展現個人及家庭生活隨著家鄉脫貧而產生的變化,展示國家幫扶與個人奮斗合力的巨大能量;圖片征集可以以家鄉脫貧、家庭變化、個人成長為主線,通過攝影、繪畫(可以為素描、油畫、國畫、漫畫、水彩等)等各類作品形式,體現校園內外豐富生活經歷、家鄉脫貧攻堅政策實施前后的新變化、新面貌、新風采;另一方面,可以組織資助育人主題知識競賽,引導廣大學生了解掌握國家各項資助政策,幫助學生樹立自強自立、誠信感恩、奮發進取的信念,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切實幫助受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競賽可以采取網絡測試的方式,學校對優秀作品進行評選,評選出校級優秀作品進行獎勵,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此外,要充分利用學生高中畢業等重要時間節點,采取講座、主題班會等形式,讓學生提前了解國家對于大學生的資助政策,確保他們不會因家庭經濟問題而錯失接受更高級別教育的機會。對于享受到國家資助政策的大一新生,要著重進行感恩、誠信教育,如定期舉辦誠信教育活動和與國家資助相關的征文比賽等,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以及契約精神。
在新經濟背景下,新聞宣傳工作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發動全校師生力量,加強宣傳的積極性、主動性,逐步形成從“要我宣傳”變成“我要宣傳”的大好局面。同時,要充分利用校內媒介,做好內宣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加強新聞發布審核管理,整合利用和發揮校園網、校報、宣傳欄、校內廣播、專題網站、公共電子屏、微信等宣傳媒介作用;加強官方微信建設,通過各類媒體對校園各項重大活動進行了及時深入的報道;管好用好學校門戶網站、形成融思想性、教育性、服務性、互動性的校園資助育人主題教育網站集群,弘揚主旋律,發揮其在學生思想引領、資源 共享、生活服務等方面的網絡主陣地作用;進一步整合網站、微博、微信等媒體資源,建立健全校園媒體矩陣,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加強對二級單位網站、微信、微博等平臺的管理監督,確保所有可用網絡平臺都能夠得到合理利用,切實形成線上交互性強、政策宣傳立體化的校園新媒體聯動矩陣。此外,要進一步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提升信息和數據共享度,構建多終端、全覆蓋的融媒體平臺;要不斷拓展媒體聯系,加強主題策劃,開創外宣工作新局面,注重加強與各大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中國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以及各大地方網站等中央、省市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的溝通,切實提升外宣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充實隊伍,形成宣傳合力。宣傳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為切實抓好宣傳工作,強調學校宣傳工作的先導地位,要逐步形成校長主管,辦公室主任負主責,骨干通訊員全力配合的宣傳模式,進一步吸收具有良好新聞意識和新媒體意識的、文字功底較好的青年教師加入到宣傳團隊當中,進一步夯實國家資助政策宣傳團隊的工作基礎,確保學校享受國家資助政策學生中涌現出的感人事例得到及時、廣泛的宣傳,在校園內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的同時,向社會展示良好的校園形象。同時,要通過合理的激勵舉措,對于優秀宣傳工作者進行適當的精神、物質方面的獎勵,進一步激發其對于工作的熱情,初步形成學校報道為主的宣傳信息報道網絡,往后還將往更高媒體媒介發文宣傳,實現學校資助育人宣傳的廣泛性;另一方面,加強培訓,提升宣傳質量。為了鑄造一支素質過硬的宣傳隊伍,提高隊伍的整體戰斗力,加強學校宣傳成果,就要從培訓教育入手,對宣傳員進行“充電”。比如邀專人講座,就新聞、通訊的寫法進行了講解,從新聞視角的捕捉到標題導語的擬定,從寫作的具體要求到日常的注意事項,從新聞輿論導向和如何找準新聞亮點等方面進行一一剖析,通過分發各級媒體投稿郵箱,選派優秀通訊員赴縣、學區參加每一期的通訊員培訓,不斷增強通訊員精準投稿的能力,提升宣傳稿件質量。
在新經濟背景下,無論是高校管理層還是普通教師,都要進一步做好國家資助政策的學習者、傳播者,要引導學生做好知恩感恩的踐行者,幫助他們切實領會國家資助育人相關政策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使相關政策真正扎根到需要的位置上,真正助力貧困學生的成長成才,切實推動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有序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