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曉 廣西華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投資是企業持續生存和發展動力源泉,是促進業務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隨著建筑業持續發展,許多大型建筑企業在施工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且穩步發展的同時,紛紛開展跨行業投資,憑借工程管理的優勢,向上下游延伸業務,以“建筑業+”模式開啟業務轉型,升級發展定位和商業模式,促進企業健康長遠發展。
建筑產業體系包括規劃、勘查、設計、建材供應、施工、房產開發、裝飾裝修、物業管理等環節,涉及行業涵蓋金融機構、房地產商、設計方、總包方、分包方、設備商、勞務公司、監理方、建材生產供應商(含裝飾裝修材料)等,這些行業都是建筑企業開展上下游延伸的對象。大型建筑企業利用工程管理優勢,向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延伸,整合打造“產業鏈縱向一體化”的產品和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可不斷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大型建筑企業投資房地產、PPP項目等,可創造多元盈利增長點,一方面充分發揮資金籌集、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優勢,提高大型項目承接能力,拓展業務規模;另一方面,除獲得施工利潤,還能獲得投資開發收益以及投資資產升值收益等,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此外,企業承接PPP、BOT項目,以投資帶動施工業務,可推動實現業務轉型升級。
建筑行業受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影響較大,建筑企業自身難以化解這類系統性風險,而通過實施多元化戰路,采取不相關多元化等方式,組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形成“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效應,將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建筑施工企業所面臨的周期性波動的影響。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各種商業機遇不斷涌現,抓住新發展機遇,將開拓新的發展空間,促進企業跨越發展。很多建筑企業一旦察覺到市場上的高利潤率項目,或是出現新興朝陽產業、熱點產業,往往盲目跟風,過于關注短期收益而倉促上馬,在把握商機的同時,也為企業發展埋下較大的潛在風險,導致業務布局混亂,整體投資效益不高,甚至出現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情況。
一是建筑企業投資中,往往忽視前期調研的重要性,對前期調研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十分有限,投資決策依據不足,導致決策失誤。二是對投資項目判定時,往往重視項目發展前景,而忽視對自身資源和實力與投資項目市場匹配的客觀分析,導致項目推進不順。三是對項目進行經濟測算時,往往重視項目工程造價預算,對運營成本估算往往參照經驗成熟投資者設定的估算方式和系數進行估算,而由于自身經驗水平達不到所設定的系數水平,常常導致估算誤差較大,不利于投資決策。四是建筑企業風險評估的能力普遍較弱,對投資風險類型的預判和辨識不充分,從而增加了投資的風險性。
一是大多數建筑企業在投資中對策劃重要性認識不夠,且由于自身策劃能力有限也不愿意投入足夠成本進行策劃,對投資缺乏系統、周密、科學分析、推演、謀劃及預測,也缺乏可行的執行方案,往往導致項目實施進展遇阻。二是重工程而輕整體運營,從項目立項、決策、實施,調整、竣工驗收、后期運營與維護及后評價的投資全過程,未建立起整體的運營管理制度體系,事中和事后管控機制欠缺。三是投資運營管理經驗欠缺,投資管理的職責不清,管理鏈條脫節。
對于建筑企業的發展來說,企業應該重視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以創新思維為基礎,通過完善戰略發展機制,用戰略引領建筑企業的經營情況,對企業的投資進行把控,按照適度聚焦主業、定位清晰、收益合理、風險可控的要求篩選項目,抑制投資沖動,防止盲目擴大投資。建筑企業要重視自己的主營業務發展,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將企業一些集中的優勢擴展出來,關注點放在主營業務上。同時建筑企業還要重視發展一些增值的業務,以便企業能夠增加自己的經濟收益。建筑企業需要重視核心的發展,利用技術、資本等優勢擴展自己的價值鏈,企業可以優化內部結構,提升企業的經濟水平。建筑企業也要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發展的基礎,準確對企業的經營方向做好點位,重視市場的競爭環境,還要隨時關注建筑企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以及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促進企業在投資方面上有新的業務的發展,也有利于企業擴展融資渠道,增加經濟收益。
一是加強前期調研工作,加大調研經費投入,充分收集獲取項目所涉及的行業、政策、市場、投資地投資環境、風險、收益等較全面的信息和數據。同時對調研收集的信息和數據資料進行認真整理和統計分析,剔除掉不能自洽邏輯的數據資料,去偽存真,做好歸納總結,抽絲剝繭,探究其中的本質、規律和趨勢,作為支撐下一步編制項目建議書及可研報告的核心觀點和依據。二是提高項目經濟測算的準確性和效率,針對不同類別的投資項目,形成相應的測算方法、思路,固化成測算模板,明確相關參數選取和設置要求,規范可研報告等材料的編制要求,提高材料編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三是集思廣益,優化投資決策流程,必要時委托外部行業專家或第三方專業機構輔助決策,提高評審研判質量。
項目投資策劃是項目順利推進實施與運營的關鍵。一方面,建筑企業應在投資決策制定后,應對項目進行系統周密的預測、謀劃、推演,制定投資策劃方案,內容包括確定項目的指導思想和項目定位,設計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和合作模式等,并對執行過程進行策劃,形成詳細的項目實施方案。另一方面,在單項目策劃的同時,還有必要加強對投資業務結構進行整體策劃,將投資由單個業務、資源的獲取向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升級商業盈利模式等方面進行轉變,創新合作投資的思路和模式,建立戰略投資聯盟,開展多方合作共贏,實現項目聯合、板塊聯動、產業協同發展。由于投資項目策劃是一個綜合性、知識性、實操性很強的工作,必要時可委托外部行業專家或第三方專業機構輔助策劃。
大型建筑企業的投資項目類別較多、管理鏈條較長,需打造涵蓋投資業務全過程、全周期的制度體系。一是制定投資運營標準化流程,明確在投資決策、實施、運營、考核、評價各階段具體推進的路徑和過程,需完成的任務,并是對推進過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則規章作出規定,構建框架合理、松緊適度的全流程制度體系,做到管理全環節有章可循。二是完善公司投資運營管理責權體系,對項目推進過程中涉及所有事項的各層級的責任部門、配合、協助部門進行明確,查缺補漏,做到事事有人管,并對事項的管理權限、審批權限作出規定,形成一目了然的權責表,改善權責不清、扯皮推諉的情況。三是加強投資運營管理的績效考核,科學設計績效考核方案,制定針對性強、精準可量化的考核指標體系,明確考核辦法,加強考核結果運用,確保考評兌現,不斷提升投資運營的執行力。
對投資過程進行常態化、動態化監督檢查是推進投資執行、促進項目落地實施和運營順利、實現投資目標的重要措施。一是構建督查機制,落實過程督查責任,多維度開展事中督查工作,責任到人,進行動態投資控制,持續跟進落實,防范項目單位自行決策和管理的失控行為。二是要抓住督查重點,新項目要嚴格把關項目方案策劃和規劃設計、嚴格概預算控制實行限額設計、探索標準化設計,實施中的項目要嚴格控制資金使用、費用支付等環節,投產運營項目重點圍繞資金回流、投資收益對運營計劃執行過程情況進行督查。三是創新督查方法,不定期組織抽查和專項巡查或聯合督查,開展自查和抽查,自評和后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持續跟蹤檢查項目計劃實施情況,及時糾偏,確保投資目標的實現。
一是強化投資風險管控意識的宣貫引導,提高員工對企業所面臨的形勢的認識,讓員工掌握并自覺預測企業開展投資活動所存在的風險,增強風險管控的責任感以及緊迫感和危機感。二是提高風險評估能力,進一步明確風險評估準備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制定工作步驟、時間、參與人員、階段成果等細化的評估計劃,明確風險辨識、分析、評價等環節的方法和操作步驟,將風險評估表格化、模板化。三是對投資實行大數據信息化管理,利用數字化信息系統,實時更新和掌握投資最新情況,實現投資流程和風險管控精細化,提高投資風險監測效率。四是制定投資風險預防應急機制,包括風險發生時的識別與確認,人員配備與職能,有效措施的選擇與應用,還應該包括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保證融資渠道暢通,同時加大風險應急處置的資金投入,確保在風險發生后能夠從容有效應對,及時止損降低經濟損失。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企業發展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大型建筑企業投資管理過程中,應加強戰略引領,提升投資決策水平和投資策劃水平,加強項目全周期投資運營體系、監查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企業項目投資的安全性和經濟效益,助推企業轉型升級、盈利提升、效率變革,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