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玉新 中國經濟信息社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中小企業發揮的作用日漸突出。當前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既有復雜的外部市場環境因素,又有來源于企業內部的自身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小企業想要實現生存和發展,擁有完善和可行的信息保障十分關鍵,同時還要做好信息咨詢工作。但在實踐過程中,中小企業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無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咨詢服務,難以提升信息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基于中小企業持續穩定發展角度考慮,本文圍繞問題和策略兩個方面深入分析“中小企業信息管理和咨詢服務”具有重要意義和實踐價值。
中小企業開展信息管理是以實現信息充分利用,利用現代化手段,對已有資源信息資源進行預算、組織和計劃等為目的的,是一種現代化管理活動[1]。信息管理是整合分散的信息資源,并通過另一種形式將其呈現出來的一項管理活動,主要包括了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其中信息資源指的是具有可利用價值的內容,在人為控制和協調措施下,可以提高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具體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的分類、整理、存儲和處理,為信息活動提供有力支撐[2]。
咨詢服務是企業與咨詢公司通過建立合同關系,咨詢公司要負責對所委托的咨詢項目進行詳細具體的分析,明確其存在的問題并找出相關原因,根據原因提出相應的優化調整方案,同時幫助企業指導實施,以此來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但由于種種內外部因素影響使其無法獲得有效的信息管理和咨詢服務,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3]。有關中小企業信息管理和咨詢服務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和問題:
中小企業的發展同大型企業的信息需求相似,如科技信息、市場信息、投資信息、人才信息等。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包含的固有缺陷有以下幾點:一是管理觀念相對落后;二是企業綜合實力水平相對低下;三是現代化設備和專業人才匱乏,且缺乏足夠的資金購置先進信息設備。這些缺陷導致中小企業難以普遍應用現代化設備,缺乏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難以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從而難以形成良好的經營模式。
基于中小企業內部發展現狀角度來說,中小企業在人員素質、技術設備、產品質量、資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具體來說,中小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及專業技能掌握程度不高,且在經營過程中缺乏創新理念,生產技術水平難以提升,使產品質量難以提升造成生產成本過高,繼而導致中小企業在經營發展中產生較高的負債率,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企業內部流動周轉資金缺乏,從而缺乏資金購置現代化設備,不利于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和提高信息資源處理能力。基于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角度來說,缺乏完善的政策體系,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面臨巨大挑戰,不利于中小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同時,缺乏完善的社會化咨詢、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等服務機制,阻礙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在發展中,仍然面臨市場管理不足和政府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咨詢市場運行魚龍混雜,缺乏信用機制和行業質量標準。大部分中小企業在咨詢服務中,辨別咨詢機構服務水平的能力不足,難以選擇合適的咨詢機構,且咨詢機構服務費用普遍偏高。此外,咨詢服務行業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臺,咨詢服務水平低,導致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難以獲得有效的咨詢服務,無法滿足信息管理的實際需求,進而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4]。
中小企業在信息管理和咨詢服務方面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對市場競爭力的提高產生直接影響,中小企業需要不斷探尋信息管理和咨詢服務的優化路徑,為其生存和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根據中小企業對市場信息的實際需求,拓展政府所屬的各級經濟信息中心的服務范圍,具體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服務三方面[5]。同時,為了保證信息資源的完整性,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需要充分發揮領頭作用,整合其他機構的信息資源,如高校、公共服務組織和機構、各級圖書館等,形成地區之間的中小企業市場信息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信息咨詢服務,滿足中小企業的市場信息需求并據此優化信息管理工作,推動中小企業更穩、更快發展[6]。
信息管理顧問輔導體系需要在政府各部門政策、法律、資金等支持下,由企業聯合會和行業協會出面組織建設來規范中小企業管理能力不足、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缺乏等現實問題,以企業家協會為主,聘請企業高管、高校學者、行業專家等,建立為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力、生產、營銷等領域的信息管理顧問輔導體系。根據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實際信息需求,提供管理方法、制度建設、財務分析等領域的信息咨詢服務,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各類現實問題,繼而為中小企業的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除此之外,公共服務體系和法律援助中心等組織要建立固定協作關系,為中小企業提供低價或者無償的各類咨詢服務,為中小企業發展解決法律層面的各類實際問題,確保中小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本身存在一定的資金壓力,若在咨詢服務上投入過多的資金,勢必會影響中小企業的正常運轉。降低中小企業咨詢服務門檻,是中小企業獲得有效咨詢服務的前提。咨詢服務業本身屬于智力密集型產業,既要求保證咨詢服務質量,又要求咨詢服務機構降低咨詢服務費用,這顯然是不合理且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對咨詢服務機構的穩定發展也極為不利。因此,在兼顧咨詢服務機構的經濟效益的同時,爭取降低中小企業的咨詢服務成本。在實踐中,既要中小企業在保障咨詢服務質量的情況下,探尋有效方式來降低企業咨詢服務成本,確保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小代價獲得有價值的咨詢服務;又要保證咨詢服務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后,獲得相應的收益報酬,確保咨詢服務機構的經濟效益。基于此,中小企業在降低咨詢服務成本上,可以考慮采用政府補貼、集中簽單等舉措。以政府補貼為例,政府出資補貼指定的咨詢服務機構,讓咨詢服務機構在向“補貼名單”范圍內的中小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時,可以減少相應的費用,繼而有效降低中小企業咨詢服務成本,并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服務。
企業是否選擇信息咨詢服務要看該服務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大小。對中小企業而言,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將直接影響其持續穩定發展。咨詢服務機構應結合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方案,使中小企業可以獲得可見的價值,具體包括促使企業建立科學管理觀念、形成戰略意識、實現自主能力提升等。只有這樣,中小企業才能通過咨詢服務不斷提升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
政府管理部門與行業協會共同出力,建立多層次、多方位等全面的信息管理和咨詢服務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依托電子政務網,建立一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和咨詢機構的服務網站,構建一個信息交流平臺,這樣不僅能在咨詢服務的委托方與服務供應商之間建立一個系統性聯系網絡,而且還能滿足中小企業各類信息在線咨詢需求,同時還能整合資源,將各類咨詢服務機構的有效信息服務及時提供給中小企業,還可以為政府和行業協會掌握咨詢市場發展動向等提供信息支持。
2.完善政務信息上網制度,引導建立人才網和信息網,確保各級政府部門的信息可以為中小企業所利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注重信息資源整合,加快推進各咨詢機構之間、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逐步形成龐大的信息資源數據庫,滿足企業的信息咨詢服務需求。
3.跟蹤管理中小企業和咨詢服務機構,及時發現雙方需要的咨詢服務與相應的信息提供能力,為中小企業和咨詢服務機構之間搭建合作橋梁。通過跟蹤管理也能及時發現中小企業和咨詢機構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協助雙方解決糾紛,確保咨詢服務工作有序進行。
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使得中小企業越來越關注和重視信息管理和咨詢服務。面對尚未成熟的信息咨詢市場以及中小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缺陷等問題,中小企業亟需通過降低咨詢服務成本、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咨詢和管理服務平臺、搭建科學管理體系等措施,確保中小企業可以持續獲得有價值的咨詢服務,有效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以此實現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