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新《政府會計制度》執行之后,為高職院校改革工作的實施提供了基石與條件。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內容,雙功能雙基礎核算、財務大賬套結合,提高了財務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便捷性,也可以保證最終采集到的財務數據真實。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與素質需要提升,熟練掌握平行記賬的基礎上,業務判斷能力也要有所提升。新《政府會計制度》作為基建賬務處理的參照條例,在執行與處理工作的實施中必須要有技術先進的信息系統作為載體,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提出各項要求,全面分析現階段基建賬務處理的不足,針對性地制定可行性方案,有利于提高基建賬務處理實力。
新《政府會計制度》會對高職院校基本的會計核算模式帶來直觀影響,除此之外資產負債核算、報表體系等也會在新制度環境下發生變化。為了使新《政府會計制度》得到深入落實,管理人員必須正確認識制度對于基建賬務處理的影響。
新《政府會計制度》執行之后,核算體系發生了明顯改變,主要體現為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的適度分離且互相銜接,基于權責發生制展開財務會計核算處理,編制財務報告之后了解到當前的財務情況[1]。采用收付實現制,在高職院校基建財務處理中采集預算收入、預算結余與預算支出實施預算會計核算,通過分析決算報告了解年度預算收支在實施過程中的結果。相同的會計核算系統運行中,預算會計、財務會計的各項元素之間彼此協調,而且最終編制決算報告、財務報告內容也可以相互補充,反饋財務、預算執行的關鍵數據。
高職院校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之后資產負債核算發生明顯改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年末定期收回無須上繳財政應收賬款,重點檢查其余應收款,如果提前預估有部分不能及時收回,做好計提壞賬準備工作,明確壞賬帶來的損失;(2)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實提”折舊、攤銷形式處理;(3)取消基建項目單獨建賬,歸納大賬中展開統一會計核算。對于高職院校資產負債,現時與潛在債務應該及時明確待攤與預提費用、預計負債、借款利息等數據,掌握資產與負債的實際狀況。
新《政府會計制度》中規定雙報告體系,立足于各個信息使用者呈現出的需求,優化“雙報表”報表結構體系。一方面會計報表附注披露數據更加細化,另一方面設置調節表,專門負責調整預算結余、凈資產變動產生的差異,加強財務會計、預算會計融合。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基建項目有關投資核算、賬務處理均屬于大賬,但是也會出現基建賬務是輔助賬務的現象,例如單獨建賬、核算,會計部門并賬核算期間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因為賬務處理規范性方面的問題,根據科目余額實施并賬處理,處理的期限則是以季度、年度為主,降低了基建賬務處理工作的難度,也無法保證賬務處理數據是否真實。根據科目余額并賬處理之后,基金賬戶明細核算可能會出現變化,若基建項目不是非常了解,增加管理難度,管理人員掌握本月項目資金流動數據也欠缺準確性,資金控制力度不足。高職院校往往會在基建項目中投入大量資金,一旦出現拖延并賬現象,會引發財務風險[2]。
基金賬務處理是按照基建并賬提出的規定,以月為單位展開基建會計、會計數據合并處理,可以杜絕因并賬延遲導致的問題,但實際上該方法也存在問題。基建會計屬于輔助性的賬單獨立核算方法,預算撥款體現在事業會計賬目當中,所以基建會計核算往往會采用借款在事業會計賬戶達到資金支出的目的,月末進行并賬處理時基建賬務歸納到事業會計賬簿,有可能會出現重復記錄借問題。另外,基建還款是以年度基建項目的實際發生額為基準,實現事業會計預算撥款的一次性抵消,基建會計經過累計之后形成的負債,也會面臨經濟壓力。
資產管理的初始數值是初始計提折舊數據為主,盡管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期間提出了對應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計提折舊的規定,實際上關于這些規定的執行還不夠深入。高職院校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計提折舊非常必要,分析實際情況卻存在一些不足。資產信息、實際核算賬戶信息不一致,致使資產計提折舊增加一些多余的工作,也會增加會計賬務處理難度。尤其是在信息化環境下,高職院校設備還需要及時更新,影響到固定資產信息傳遞的效率。
高職院校為了加強基建賬務處理的規范性,可以組建新賬套科目余額表,以新《政府會計制度》為基礎應用會計科目。編制會計處理報表過程中,參照經濟基礎增減科目,新科目可以融入原來的賬套科目余額,如果銀行存款科目具有貸款性質,要將其找出進行處理。對于貸款性質的其他應付賬款,建議歸納到受托代理科目范疇。高職院校所有往來賬目在填寫前期需要經過分析,明確具體種類,一般往來賬款有周轉類、應付類兩種,周轉類賬目不生成預算憑證,應付類賬目則相反,可以生成預算憑證[3]。劃分類別可以結合貸款性質,提高賬務處理效率。原本的預算、財政撥款、科研等,若沒有提前設置好預算期初值,那么結轉結余項目數值直接體現在當地項目期初數欄目中。當已經確定財政項目,此時的項目資金來源也要在不同途徑中得到置值,采集有價值的預算數據。
處理基建賬務要嚴格參考各個科目的設置規定,實際數額、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之間緊密銜接,基建賬務科目要保證針對性,政府預算會計科目中的預算支出種類詳細分類、重新置換,滿足賬務處理要求。一般政府預算會計的各項元素中,預算收入、財務會計體現在基建賬務中,賬銜接轉換還需要得到體現與分析。基建會計科目進行核算處理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新增的工程科目中展開基建項目實際成本的準確計算。通過明細科目可以對基建賬戶科目借方余額發揮作用。生成基建工程項目支出,基于政府財政會計賬目科目詳細記錄數據。
參考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規定,高職院校資產務必滿足新《政府會計制度》核算的相關規定。對于現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除了是財務部門負責的工作之外,也需要由其他部門協同配合,采集高職院校中的數據,經過整理之后實施會計核算,這也是構建新賬套的必要條件。高職院校在大數據環境下,需要在資產計提折舊中應用先進技術,按照資產管理規定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統功能,實現資產管理數據化,也有利于全面實現數據傳輸與共享。高職院校中固定資產信息在系統中及時傳輸、更新,采用動態管理方法,提高資產管理實力,以免資產大量耗損對高職院校利益造成的損害。
高職院校實施會計核算之后,所有數據和結果都要保證真實,尤其是基建賬目的核算處理,新《政府會計制度》中提出財務會計核算的規定,可以通過凈資產核算法設置盈余科目了解盈利,核算實際盈利之后,將盈余分配扣除。基建核算過程中,累計盈余科目中設置二級科目,或是三級科目下設置四級科目,實施基建賬務處理應該結合實際狀況、核算規定選擇相應的核算方法,得出準確的核算結果[4]。
高職院校內會設置基建會計科目,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下應該定期優化和調整,與之有關的各項元素也要適當增加或刪除。例如在建項目相關科目,按照要求明細科目涉及安裝工程投資、待攤投資,而預付備料款、預付工程款等應該及時刪減。所以,基建會計科目的調整設置,管理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整理經濟業務之后,再重新構建基建會計體系。
原本應用的會計科目的銜接,基建賬目關系到在建工程科目余額的內容,要轉移到新預付賬款科目中,工程物資金額則要計入工到工程物資科目。同時,新《政府會計制度》與基建業務有關預算會計科目,要在考慮高職院校情況后予以增加。新、舊會計科目也要關注基建賬目應付賬款科目余額。作為預算結余科目的調整依據。增加科目之后,預算資金流向信息記錄更加準確且清晰,也有利于加強預算資金類別劃分的清晰性。基建會計科目經過調整之后,管理人員對已經調整科目有深入的了解,以免在今后工作中出現問題。
綜上所述,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高職院校基建賬務工作在新環境下必然會收到影響,而且會直接體現在會計核算模式、資產負債核算和報表體系等工作中。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規定,基建賬務處理工作的實施,在今后應該從細節著手,完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加強處理行為規范性,不僅要杜絕高職院校基建賬務處理問題,還要不斷提升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