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風琴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河棚鎮中心學校 安徽 六安 231340)
在新課程標準推行的背景下,對于學生思想情感的塑造成為小學教育的重點目標之一,而同時與之相應的情感教學,也成為小學語文教學優化創新下的新方法被教育者所重視,并廣泛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情感教學的重要性以及促進其有效性充分發揮的策略來進行一下深入探究。
1.1 合乎新課標要求,遵循小學語文教育發展導向。新課程標準改革中,將對學生情感的培養作為助推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和高尚思想道德養成的基礎,在教學改革發展中重新給予了明確的定位,這既是對小學語文教學全面性的考量,也是針對當下傳統語文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的糾正和彌補。從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情況來看,教學更多地著眼于智力方面的認知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信心和促進智力發展的深層次作用。只有在新課改的倡導和引領下,對情感教學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的意義予以認識,才能實現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有效結合,共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1.2 符合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發育狀況,促進知識學習吸收。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年齡較小、思想和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對他們而言,知識的學習更多是在興趣和情感的激勵下開始的,與高年級的學生相比,初入學校的小學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更多的關愛、體貼,充分考慮其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而情感教學恰巧是基于小學生所具有的這一共性特點,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教師的情感為基礎,在教學中投入豐富的關愛,它不僅能為學生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也讓學生在與教師的相處中消除心理隔閡,在情感激勵與關懷中循序漸進地接受知識的滋養和洗禮,實現在教學過程中的陪伴成長。
2.1 創設情境,喚起情感。通常情況下,情感的產生是由一定的情境激發和喚醒出來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觸景生情”。一個生動、有趣、適切的教學情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這一藍本,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創設與文本內容相契合的情境,只有這樣方能喚醒學生的情感,為學生更好地領會文章意蘊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關于《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的知識點講解過程中,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就“恐龍”打開學生的想象力,交流恐龍在學生的眼中有什么不一樣的含義,引導學生思考“飛向藍天的恐龍”中恐龍是怎樣飛上天空的,在做課堂教案的時候試著融入“恐龍”這個元素,涉及一些有趣又好玩的點,讓學生在溫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掌握“鈍”“僅”“笨”等陌生字,感受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學生對研究科學、自然的熱情、和不斷探索求知未解之謎的興趣。
2.2 再現畫面,感悟情感。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于強調字詞的掌握和運用、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培養,極少重視對學生思想感情和語文素養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內容為主,若能將多媒體技術有效運用于文本品析環節,借助形象、具體、直觀的圖片或視頻來再現文本所描繪的場景及畫面,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感悟作者情感和文章意蘊,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3 引入語文生活資源,幫助學生領悟情感。情感教育需要本著以生為本的原則進行有效設計,真正發揮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需要圍繞小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設計,依據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尊重小學生歸還課堂給小學生群體。為更好的開展情感教育教師可以引入小學生熟悉的生活資源不斷優化語文課堂,借助角色扮演活動促進小學生的情感交流,游戲教育活動的設計有利于調動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情感,小學生在實際體驗環節中領悟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提升了自我意識。生活即教育是重要的教學理念符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豐富多彩和紛繁復雜的生活是語文的沃土,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引入生活中有意義的案例進行閱讀和寫作教學,增強小學生的情感熏陶發展素養。
總而言之,對位于人生快速成長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正處于情感經歷趨向豐富,情感體驗逐漸向縱深發展的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倡導情感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優勢和特點,繼而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情感領域產生積極變化,使學生真正達到心動、情動,在共鳴之下體會多樣的情感,感悟多彩的形象,進而達到最佳的語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