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甫容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元壩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 蒼溪 628400)
自能讀書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缺一不可的一個環節,進行自能讀書訓練,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意志品質的發展,能使學生養成不斷追求新知識的良好習慣,逐步達到“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根據課文種類的不同以及體裁的差異,自能讀書的方法可分為“質疑問難自學法”、“點拔提示自學法”、“總結運用方法自學法”等,現單講這三種方法的運用。
這種方法屬于內容比較抽象,理解難度較大的課文,它離不開教師有目的訓練。以《五彩池》一文為例:
(1)讓學生讀“預習”內容,知道預習時可以提出不懂的問題。
(2)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作好記號,準備交流。
(3)交流時,老師指導幫助學生篩選問題,并集中在小黑板上:
①難理解的詞語:瑤池、神奇、險峻、矗立、騰云駕霧。
對詞語的處理:聯系課文內容理解:瑤池、神奇;借助工具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險峻、矗立、騰云駕霧。
②難理解的句子,通過篩選,羅列出思考練習第3題的3個句子,并從投影中放出來,要求是:注意帶點的部分,想象句子描繪的景象。
③難回答的問題:為什么說“五彩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這一問題提到了點子上,就此,老師明確地告訴學生:待我們把課文學好,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請同學們不要錯過了機會。通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就會找出較有價值的問題,在老師不斷地傳道授業解惑下,學生會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
指教師恰當點拔或提示,使學生思維定向,直奔教學目標。如《高大的皂莢樹》一文。
2.1 點拔:從課題可知皂莢樹的一個特點是“高大”,文中還寫了它的另一個特點“茂盛”,課文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這兩個特點的?
2.2 提示:皂莢樹的“高大”和“茂盛”這兩個特點與它在一年四季中給同學們提供方便有什么聯系?(提示:先要找出四季中給同學們提供的哪些方便)這一提示,將學生的思維引人重點段(5-10自然段)。
2.3 通讀全文,根據思考練習第2題的提示,指導學生分段。
2.4 重點分析5-10自然段。
①熟讀課文,結合插圖,想想課文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②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莢樹為同學們提供了哪些方便?在老師的點拔提示下,板書:春擋雨夏遮日 秋洗手 冬取暖在這時讓學生回答“這些方便與它的特點有什么聯系”一問就容易了。
③課文結尾“沉思”的話是什么意思?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④老師進一步分析總結,并指導朗讀,課文內容就徹底理解了。
“自能讀書”是凌駕于“講讀”這上的,教是為了不教。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總結方法,運用方法去自學。以《撈鐵牛》為例:
3.1 教學第3自然段時,我認為這一段都是寫懷丙和尚撈鐵牛做了四項準備工作,便于學生易掌握,我就集中訓練了學生抓重點字詞,按事件發展順序寫的方法學習。
①指名朗讀此段,其余同學邊聽邊想:他(她)讀得準確嗎?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②學習第一句。設問:鐵牛在河底,熟悉水性的人怎樣到河底的?畫出句中重點字詞“潛”和“水”,組合成“潛水”,同時結合自己游泳時的一些小水戲理會詞語意思追問:潛水干什么?請畫出重點字詞“摸”和“牛”,組合成“摸牛”。為了意思完整,續問:那準備工作的第一步明白了嗎?學生猶如輕車熟路,第一步是“潛水摸牛”。
③讓學生回味剛才的學習方法,同時,老師扶著學生運用此方法找出后3句中的重點字詞,并總結板書:大船裝沙并船搭架粗繩拴“牛”。
④鞏固復習:用“先請……然后讓……”再叫……又請……”的句式,根據板書復述此段內容。
3.2 第4一6自然段也是用抓重點字詞,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方法進行教學的,先讓學生回顧上一段的學習過程和方法,然后我就放手讓學生運用此方法去自學。
①分小組學習討論;(2) 自已設計板書;③抽優、中、差生各一名上講臺寫出各自的板書設計;④全體師生討論定奪最后板書;
鏟沙拔“牛”劃船拖“牛”同法撈“牛”
這樣,把學習的過程展示開來,并引導學生不斷總結學習過程和方法,運用方法探求新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自能讀書”的訓練,充分體現出“生為主體,師為主導”,與目前素質教育的旨意相吻合,同時又遵循“獲得語文知識和培養語文能力相結合”的原則。注重了培養學生自學課文的能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養成了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從而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