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瑜
(安徽省定遠縣新區實驗小學 安徽 滁州 233290)
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高低是語文的學習成績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反應,同時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體現。為了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應該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做到以讀促寫,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積累和應用能力,從而促進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
1.1 有助于學生作文素材積累。對小學學生而言,其寫作發展必須以豐富的生活素材和多元的作文素材為輔助,只有在多元寫作素材的驅使與引領下,學生的作文素養方可得到逐步完備與提升。而生活素材的獲取,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觀察體悟、探究感知有著密切關聯,作文素材的積累,則必須借助大量的課外閱讀得以滿足。在課外閱讀的輔助作用下,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閱讀需要,廣泛涉獵諸多課外知識,其知識儲備量、作為詞匯量、語言豐富性以及對應的寫作手法、寫作方式、思路主題等也會得到逐步完善,不斷豐富。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積累、寫作積累,又提高了作文教學效率、降低了學生寫作難度,對語文作文教學更好開展給予必要性輔助與指導。
1.2 有助于學生作文能力提升。在多元性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視野也會得到充分拓展,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度了解諸多未知領域、未知世界、未知知識,既有利于學生情感的豐富、認識的提升、思想的活躍,又可以增強學生的作文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時間能力。同時,對于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素材、資源等,學生也可以靈活借鑒,進而帶動學生以獨到視覺、自主意愿、豐富情感、多元思想應用課外閱讀中所獲取的信息與知識來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讓諸多更為豐富的寫作題材、體裁進入學生視野,切實增強學生的語文作文基本素養。
2.1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在語文學習中,抄寫與背誦即使耗費精力,但學生只要付出時間,這些任務總能完成。但寫作卻是難倒大批學生的一座大山,不少學生反映在面對寫作時總是找不到寫作靈感,出現文不對題、詞匯語句匱乏、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面對寫作時難免會出現逃避情緒,惡性循環,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更為困難。而課外閱讀的內容則是一些優秀的書籍或文章等,綜合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寫作功底。為了改變寫作教學的窘境,教師不妨利用一些優秀的讀物來帶領學生賞析,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材料中的優秀寫作技巧,讓學生對文章的精巧構思感到折服,產生探究這類寫作方式的愿望,從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例如,在進行“寫觀察日記”為主題的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并鼓勵學生善于發現新事物,同時用自己手中的筆將趣味事件記錄下來。學生在寫觀察日記時總是向教師發出這樣的疑問:“我應該注意觀察身邊事物的什么特征呢?怎樣才能記錄下有意義的發現呢?”面對這種問題,教師則以鼓勵學生自主發現與記錄為主,讓學生不必刻意觀察,而應以細心和耐心面對生活、記錄生活。為了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進行觀察并書寫觀察日記,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在課下閱讀《昆蟲記》等體現作者細心觀察、描寫到位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學習如何將自己觀察到的事物貼切描繪下來,并體現內容主次,使描寫生動形象。這種寫作主題以及閱讀內容貼合小學生好奇心強、熱愛小動物、大膽嘗試的特點,教師不妨多利用這類有趣的課外讀物與寫作主題來引導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寫作活動。
2.2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促進學生作文能力提升。在課外閱讀的激活下,很多小學學生的思維、意識、情感也會得到切實豐富。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教師應該加強對豐富性課外閱讀活動的組織,讓學生在不同活動中將所獲取的知識加以利用,切實提升其作文能力。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寫作主題,引導學生開展針對性課外閱讀,并在閱讀之后以仿寫、續寫、改編等方式開展創作,切實增強其作文創造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寫作需要,帶動學生將所讀讀物改編為話劇、游戲、故事等,并組織學生進行扮演和展示,讓學生在豐富的閱讀體驗中不斷增強其作文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寫作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提倡和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有趣的課外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寫作。課外閱讀量越多,學生的知識積累越豐富,對語言的應用能力越強,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從而能夠推動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