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廣祥 廣州快速公交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當前社會環境下,很多一線城市的工作群體,可能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道路的擁堵,尤其在早晚高峰時分,都會令通勤時間,達到1小時甚至2小時以上。背后的原因,不僅和公交服務水平有所下降息息相關,而且一些城市寸土寸金,道路面積較小,人均道路面積不足10m2。和國外發達城市水平相比,難以望其項背。此外,一些城市交通秩序相對混亂,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現象。我國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有了很大變化,對傳統不行、自行車等出行方式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增加了私家車、電瓶車等不同出行方式,這也是導致交通秩序趨于混亂的重要誘因,無形中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究其原因,當地政府未能對路網建設進行合理規劃,交通工具的換乘和聯運相對不變,也沒有保證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的完善,而且,一些市民出行時,并不具備較高交通法律意識,參與交通的行為危險性較強,這也是城市交通不容樂觀的重要體現。
為了有效緩解城市中的交通擁堵現象,加速城市的運轉,提高人們出行的便利以及城市的交通水平,軌道交通在各個城市中都受到了較大重視。軌道交通和其他種類交通方式,在運營線路、定點停靠、統一調度、計劃停發等方面如出一轍,但是在其他方面,軌道交通仍然具備一些特點,值得當地政府在路網建設中,引起足夠重視。具體包含以下方面。
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體系中具備較強獨立性,盡管承載的功能和其他交通形式相似,但是軌道交通具有專用道路,不會有其他類型的交通工具,侵占軌道交通的路權。如果存在交叉問題,也可以在建設時采用上下立交的方式規避建設困境,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基于此,在行駛階段,非極端情況下,不會出現嚴重的交通擁堵,并保持較高行進速度,因此成了很多上班族的首選交通方式。
鑒于城市軌道交通路權是其專用的,因此無論是鐵軌、還是車輛,以及相關配套設施,都需要在其中投入較多。舉例來說,要為輕軌、地鐵修建專用的候車室,要配備相關的安檢儀器和人員,以及價格不菲的車輛。另外,在城市用地日趨緊張的社會環境下,軌道交通如果想要侵占地面交通空間,幾乎不太現實,往往需要向天上地下發展,可能涉及到地下隧道和高架橋的修建,因此在這方面投入較多,變不足為奇了。
鑒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在前期會涉及較大投入,而且對城市交通運營而言意義重大,因此,如果隨著城市發展,軌道交通的承載水平不堪重負,或者城區面貌改變,有些站點的客運需求有所改變,在改建問題上,同樣會涉及較大投入,其難度不比重新另起爐灶更容易。在這個角度,軌道交通的車站、道路等一些基礎設施通常會相對固定。這就需要城市軌道交通在規劃線路階段,一定要將未來五年至十年或以上的戰略規劃考慮進去,科學確定站點和線路走向,從而保證軌道交通的適應性,加強對路網研究,對軌道交通路網產生正確認識,避免出現投入過多,卻收效甚微的尷尬局面。
首先,如果城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交通運營網絡的規劃需求,應當加強規劃的統一性,保證抑制的流量、客流流向、運輸水平、線路走向等,對城市客運交通路網進行科學布置。充分沿軌道交通線路防線進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交叉方向與垂直方向,實現平行方向線路數量的減少,這種方式,可以讓平行方向客流,在選擇交通方式上,有更大概率選擇軌道交通。
其次,軌道交通在進行沿線規劃時,應盡量保證高度聯系商業區、經濟開發區、居民居住區等區域,通過軌道交通的運行,帶動人流的移動,從而提高軌道交通的服務性,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最后,軌道交通的規劃,同樣應在交通路網規劃的原則下進行,和城市道路網充分結合,基于交通管理要求,為乘客相應車次的換乘提供較大便利,以保障來自不同方向的交通聯系,實現交通可達性的直線提升。
車站是各種形式交通,向等候乘客展示并提供服務的重要創口,軌道交通同樣不例外,因此,設計軌道交通車站時,不但應明確車次的等候時間、線路走向等信息,還應重視通道的設計,為乘客的進出站行為創造較大便利。相較于軌道交通的線路走向,車站同樣可以分成高架、地面以及地下等多種形式,很多城市的輕軌列車車站就是遵循這種設計原則。車站出入口和內部環境,不但和乘客候車的舒適性息息相關,而且還會增加乘客選擇軌道交通的可能,對乘客形成較強吸引力。
從用地性質角度而言,通常在軌道交通車站附近,都會存在一些商業區、企業文化園以及換乘車站等。若不將乘客的進出方便,當作設計重點,則通常情況下,車站通道都會將布置地點,定在干道旁,或附近隔離帶,從而達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投入的目的。當然,這種方式弊端同樣顯而易見,那就是存在一定隱患,而且不便程度,可以左右乘客在軌道交通出行上的選擇,對軌道交通的營收同樣會帶來限制。
基于此,在設計軌道交通車站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若車站和地面交通路口較近,應當以建筑紅線不同方向為進出站口的備選位置,進而為不同方向的乘客進出車站,提供較大便利,避免乘客進出車站時走過多冤枉路。其次,在車站出入口,應重視乘客換乘交通的便利性。另外,若條件允許,應當在商業區、居民區附近設置車站,方便人流集中。
票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成為城市軌道交通價值的有力體現。乘客在每一次出行時,都會基于自身出行習慣,在各種形式的交通形式中,結合自身舒適度感受、便利性、應支付費用等方面,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案。而前文提到的城市擁堵現象,往往是因為城市車輛增多,增加了城市道路的壓力,導致乘客需要巨大通勤時間。而城市軌道交通行車速度較快,而且車廂環境相較公交車更為舒適,并且候車時間間隔較小,且規律性較強,這也是軌道交通受到眾多乘客青睞的重要原因。但是聚焦于現實情況,很多城市在開設軌道交通過后,選擇軌道交通出行的乘客,并沒有肉眼可見地呈現數量上升趨勢,表現得相對客觀。究其原因,需要從多個角度思考。以北京為例,軌道交通線路多達十數條,但是公交的乘客依然不少,除了換乘相對方便,不用頻繁出站進站,可能票價因素也是影響乘客數量的重要因素。一些國外研究資料顯示,相較于公交出行方式,軌道交通優勢顯而易見,若公交票價不具備明顯低價優勢,則不會對乘客產生較強吸引力;若軌道交通票價呈十數倍增長,則軌道交通在大多數乘客心中的優先級會直線下降。這和當地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關聯,但是背后的經濟學原理卻如出一轍。基于此,欲將城市軌道發揮至最大,就需要和城市具體情況充分結合,對票價和客運量,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充分將票價的經濟作用發揮至最大,從而提高軌道交通運行的規范性。
綜上所述,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一定要和城市實際發展情況充分結合,加強不同交通的協調性,將軌道交通優勢發揮至最大,改善當前交通運行的弊病,從而達到提高交通運行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