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惠 欒世紅 萬志紅 .沈陽建筑大學 本溪市氣象局 .沈陽建筑大學 .遼寧省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
相較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會計信息化的整體發展進程相對滯后。會計信息化,簡單理解就是會計與信息化手段的完美融合。政府部門由于財政資金的特殊屬性及來源的復雜性,使得其會計信息化的進程與企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這也給政府部門在對資金進行信息化監管時帶來的困難與挑戰。主要表現為三方面,首先是政府會計信息系統可信性較差,其次是會計制度中信息化標準體系的缺乏,最后是信息化內控方面。新時代,面對財政部門預算績效全面推進的工作要求,政府部門如何以財政業務系統為核心,建立起以監督、控制為核心的預算績效信息化監管理系統,通過信息化、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全面提高政府部門的績效預算管理水平,是本文想要探討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政府會計績效信息質量主要是受到會計信息控制主體和會計信息不對稱的影響。會計信息化屬于信息化的一部分,因此,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建立在會計信息數據的基礎上。雖然政府會計準則統一了政府部門及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但是,各單位之間的會計資料無紙化管理制度尚不規范,導致支撐各政府部門會計信息化的應用平臺存在較大差異,會計信息化資源的共享機制尚不健全。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政府會計信息的不對稱。
早在2009 年,我國便提出了全面會計信息化的建設目標。2014 年,管理會計《指導意見》的發布更是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頂層設計。同時,2016 年,財政部發布了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到了會計信息化,尤其是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推行。可以看出,目前國家及財政層面對于政府部門及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工作水平工作的重視程度。
但是,在政府部門的會計信息化發展問題上,我國目前仍未出臺統一的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導致我國政府部門的會計信息化發展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政府會計信息系統可信性較差,政府會計制度中信息化相關制度建設的針對性較差以及監管機制的不完,這些問題使得我國政府會計信息化在實務界的進展仍然較為緩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以及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各項高科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對信息化的管控涉及到了會計信息的方方面面,政府部門內部控制活動的管理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在預算績效信息化方面,雖然2020 年初,財政部出臺了文件,對預算績效評價的整體方向細化了規定,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在政府部門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方面仍然缺乏量化體系。同時,從目前已有的相關制度來看,政府部門及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范圍從經濟活動層面擴展到全面業務活動的過程中,不僅缺乏相對應的內控量化指標體系,同時,會計信息管控制度的側重點仍然偏重于外部風險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政府會計信息化內控管理在技術應用的維度,以及軟件供應的安全性等財務內部風險方面缺乏針對性,因此,政府會計信息化管理應該在單位內控制度健全的基礎上在信息技術層面上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完善。
在新時代我國財政部門應該重點加強大數據分析方面的應用推進,從預算編制,國庫授權支付業務,項目庫數據等基礎數據庫中提取的數據,建立相應的財政大數據分析與評價指標體系,為業務系統的集成和跨系統數據間的資源共享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促進政府部門財政大數據分析尤其是財務指標分析的應用落實,切實發揮財政大數據的數據挖掘與分析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同時,根據各級部門政府的實際情況,建立從目標到結果的部門特色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分析體系,真正將數據應用在預算管理的各個階段,運用數據化管理規范與強化預算績效各階段的工作落地。
以財政信息系統為核心,將各部門的預算績效信息系統納入到財政信息系統的綜合化平臺中,統一會計信息規則和標準,以靈活擴展為原則定義接口的共享屬性,實現政府會計信息系統與各部門跨系統的無縫對接,建立以財政業務為核心的預算績效監管信息系統,從而實現對各部門子系統的會計信息活動的控制,監督與評價,從整體上提升政府部門的預算績效管理水平以及綜合治理能力,提高部門的行政效率。
借助人工智能中“機器學習”屬性,按照行業和部門分類,建立預算績效評價指標庫,同時將相關目標和標準嵌入到預算績效信息系統中,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及處理,在云端形成預算績效評價專家決策系統,一方面為財務人員的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同時基于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及不可篡改的屬性,搭建“云智慧”決策支撐系統,在各方面為政府處理復雜的預算績效信息提供科學的支撐,特別是區塊鏈與云計算應用在數據的保護上,實時加密,減少政府部門財政專項資金信息披露方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