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杰 彭 麗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實施學科競賽,提高學生科創體系能力,使學生更加喜愛學科競賽。通過學科競賽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形成務實且創新的品質,加強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在學習中競爭,進而實現教學目的,也養成優良品質。加速思政教育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形成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大學生學科競賽作為高校教學活動的課外內容,體現了多個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詮釋了訓練大學生科創體系的日常活動,是提升學生科創體系能力的有效方法,并且也是高等院校、政府和用人單位參照的主要依據。高等教育在20 世紀的80 年代傳授知識仍就以講解為主,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已形成了和西方高等教育相同的科技競賽模式,同時,國內教育也嘗試著將高等教育開展學科競賽。我國在上世紀90 年代初舉辦了全國大學生數學模型聯賽,此學科競賽正式拉開帷幕。我國的學科競賽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其規模得到了改善,種類也得到提升。學科競賽活動備受國家政府的重視,頒布重要的綱領文件,將競賽活動當成培養人才的一種途徑。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和平臺。學生作為參賽主體也是競賽的受益者,通過參與學科競賽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潛力,培養其綜合使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團隊成員的合作精神。
為培養更多科創人才,我國實施雙創計劃,并需要各高校制定培養人才的目標。高校為響應國家政策,將提高學生的科創能力列為教學重點內容并開啟教學方案,從而推動學生科創能力的發展。學科競賽是一種合理的競賽,此種競賽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科技活動。學科競賽是為了改革傳統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推動素質教育發展,使其成為綜合性人才。因此,實施學科競賽的重要性主要有:
在學科競賽中,會涉及到多種學科交叉知識,學生也是來自多個專業,有著特定性,無法覆蓋全部的競賽知識。學生在此種情況下需要主動學習自身專業外的知識,從而培養自學能力,及時發現問題,積極的提出并向教師請教。競賽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學生可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問題中,通過思考去解決問題。由此可知,學生對問題的參與度和投入度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對學習到的知識有著更加深刻的記憶力,因此,學科競賽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理想化的教學效果。
學生只有產生問題意識,才能夠推動科創體系的構建,根據比賽規則,嘗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時受到時間的約束,需要積極改進方案,從而增加比賽速度。此過程便是科學探索的流程,能夠激發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常競賽會以組隊參賽的方式去比拼,考驗團隊實力,因此團隊競賽中個人實力重要、團隊協作力也同樣重要。然而參賽隊伍間有著競爭關系,各參賽團隊要有著高昂的斗志和競爭意識,才可以激勵自己不斷地奮發向前。
傳統教學更看重傳授知識的過程,而學科競賽屬于新型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從學科競賽出發,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由累積知識轉化為培養綜合能力,由灌輸式教育轉化為指導式和啟發式教育,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出發點,優化教學質量和效果,以少帶多培訓,提升培訓模式。大學生科創活動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高校始終將培養學生科創體系作為重要的內容,實時挑戰杯決賽。將學生的學科競賽作為載體,引領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競賽活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創能力,使其成為創新意識的全能型人才。學生通過建設科創體系,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科競賽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主觀能力。大學生在科創體系中,能夠有效結合實際理論形成學習和成長的良性循環,使學生積極參與科創活動,進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實現理論水平和科創能力的共同進步。
若想使學科競賽能夠更好的引領大學生,培養其科創能力,則需要提升學生的參與性,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學科競賽,才能夠檢驗學習到的知識,調動創新思維,提高科創能力。高校大學生在近些年來加強了參與學科競賽的意識,但參與數量仍舊較低。學科競賽為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實施了下任務、算指標的策略,雖然獲得了效果,但仍不利于學科競賽的發展。學科競賽的宣傳方式少,發動模式落后,不符合學生的喜好,致使學生對此種競賽缺少關注度。
高校用于為學科競賽提供的人力物力資源少,因此約束著學科競賽對科創能力培養的引領作用。教師的耐心指導是學科競賽實現功能的保證,但高校學科競賽缺少師資力量。專業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參與學科競賽時,未完善激勵制度,同時也無法深入參與學科競賽項目,使其留于表面化。在調動學生參與學科競賽項目上,需要資源投入。因此,對高校有著更急迫的需求。
學科競賽雖然有著理想的出發點,但賽事組織上存在的不足可能會使效果不理想。一些學科競賽跨越時間長,甚至已超出一年以上,此種競賽會打消選手的積極性,冗長的報名和參賽流程也在消耗學生的時間,降低了競賽效果。某些相同主題的學科競賽有著反復舉辦現象,對院校而言,集中在行業主辦的比賽,反復重復不僅會浪費學生的集中力和時間,也會使學科競賽的信譽度受到影響。同時,學科競賽的評審機制缺少科學性和規范性,比如常見的評委組成不合理或者是知識背景存在問題。
高校在開展學科競賽過程產生的問題,需要夯實學科競賽在學生科創能力培養中的引領作用,整改學科項目系統,從而解決競賽項目多、學生缺少積極性等問題。優化競賽管理,提高服務水平,進而提升競賽參與度。加強學科競賽的服務性,更好地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學科競賽的可持續性發展。加強宣傳,從而營造理想化的學科競賽氛圍。
根據各學科專業的特點選拔重要賽事,并整合設計成新競賽模式。需要有效整合類別和層次,教學競賽劃分為非政府和政府類。類別可設置對應的機遇,整合學科競賽項目,從而擴大活動覆蓋面和參與面[1]。并且舉辦閉幕和開幕式,形成特色的文化節品牌,增加學科競賽的影響力。
學科競賽的組織管理情況影響著競賽的成果,因此高校可制定相關的學科競賽方案,規范組織管理模式,把控賽事報名審核等流程,積極在賽前宣純、在賽中指導、賽后總結。制作賽事時,應根據時間類別劃分賽事的重點內容,并將有關于比賽的簡介放置在宣傳欄中,簡化賽事文件。學生可提煉出比賽文件的核心內容,通過微信、qq 和短視頻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多渠道的開展教師指導,積極招聘專業教師或者是企業家、優秀學生形成指導團隊,豐富競賽內容,優化組織管理的方式,提升學科競賽的效果。加強總結學科競賽內容成果宣傳,從而發揮出競賽成果的作用。通過眾創空間平臺招聘專家、企業名人和教師擔任導師,從而給予學生有關于科創體系建設課題研究的指導,同時也可以舉辦學科競賽經驗的分享會,總結活動邀請宿友和獲獎者分享其參賽感悟和創業經歷,積極的營造文化氛圍。通過學科競賽展示成果擴大賽事宣傳力和影響力,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可在高校密集處設置展示柜展示學科競賽的作品并定期的更新。新生需要及時參觀學科競賽成果展示柜,從而調動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積極性[2]。
積極宣傳學科競賽的重要性,從而引導科創體系的建設,調度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積極宣傳學科競賽和科創競賽的開展,使學生對競賽制度、獎勵政策有著詳細了解,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科競賽體制和科創競賽體制。教師應選擇和外界相關的信息性主題與案例,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學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學生能夠勇于參與國家、省市的競賽活動,鼓舞專業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對各專業的學科競賽和科創競賽需要動員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并帶領學生踴躍的報名,讓學生在掌握競賽實施過程后,挖掘學生在競賽中的創新力,發散學生創新思維,同時深化競賽學風,從而實施學和科創競賽。學風建設是高校學生參與競賽的基礎,引領學生的思政教育建設。學風的好壞影響著培養學生質量,優良的學風會熏陶學生,從而使學生健康成長且奮發努力。由此可見,優良學風在競賽中能夠使學生公平競爭,發揮自身優秀參與競賽。通過實施學科競賽和科創競賽,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使學生能夠創新品質,加強責任感。在學習中通過競爭開展教育,養成優良的學風,從而推動學生思政教學的發展,使學生養成優良的品德[3]。
綜上所述,學科競賽是測評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體系,高校通過學科競賽引領大學生科創體系的形成,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力和專業力,加強行業競爭力,使學生成為新世紀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