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增 白玉濤
(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永寧小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中提出要充分挖掘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風采,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對學生起著非常極大的作用和影響。古詩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最大化地學習到古詩中的文化和精髓,幫助弘揚優良的傳統文化。古詩詞是千百年來先輩大家的思想結晶,當中涉及許多古人對社會、人生等的看法和見解,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學生可以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學到更多與人生哲理和處世態度,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可以在學習古詩詞時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其進行再創造,促進學生個人的智力發展。
2.1 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對話品鑒。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可以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和成長,古人身處的時代和背景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在閱讀和理解古詩詞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存在一定的理解鴻溝。因此,教師可以創設詩人創作詩詞時的類似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與文本和詩人進行對話,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更加熱愛我國傳統的詩詞文化,增強自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古代傳統文化[1]。這樣通過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對話的課堂教學可以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保障學生是課堂教學主體的地位,可以更好地在學習古詩詞的同時將知識轉變為智、仁、美的情趣,方便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更好地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理解和吸收。
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暮江吟》為例,白居易在這首古詩當中選取了紅日從西下到東升這一段時間內的景物,對其展開描寫,創設出了一幅非常和諧和寧靜的大自然意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首先向學生播放太陽從落山到初起這段時間江邊的景觀變化,讓學生仿佛和作者一樣置身于相同的情境之中,然后與作者進行對話交流,充分理解古詩中營造出來的清新流暢、細致真切的景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會得到增強,學生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古詩詞的偉大文字魅力,寥寥數字就可以表述出如此深淵的畫面和深刻的內涵,增強學生對傳統古詩詞的喜愛之情。
2.2 進行古詩吟誦,感悟古詩魅力。古人學習古詩詞離不開吟誦,在吟誦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心、眼、口、耳并用,讓學生在感知自身聲音形態的過程中加強對文本的掌握和理解,更好地感悟傳統古詩詞文化的魅力,在吟誦中更接近中國傳統文化,陶冶自身高尚的情操。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配樂讀、表演讀、競技讀等多種吟誦形式,是學生反復誦讀,將古詩詞讀得滾瓜爛熟,讀出古詩詞抑揚頓挫的變化,感受古詩詞的節奏美和韻律美,感受傳統文字的語言魅力,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2.3 理解深刻內涵,學習傳統精神。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古詩詞時的重點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引導學生進行詩詞理解,而是應該立足與實際,讓學生充分理解和品味詩文,從而更好地感悟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特征。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結合課下注解、詩詞插圖、時代背景等等方式對古詩詞的內容進行探索,更好地感悟詩文。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當中表達出的情感,對故友的惜別之情、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或不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稱贊、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等等,感受到古詩詞寥寥幾字當中蘊含的無限內涵,可以對學生為人處世的態度、價值觀念、道德品質等等產生深遠的影響,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2]。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例,詩圣杜甫因為“安史之亂”即將宣告結束而感到非常的激動和興奮,遂提筆作出了這一首作品,學生可以在閱讀這篇古詩時感受到杜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感受到國家和平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國家。在閱讀時學生可以看到古人身上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結合杜甫先生的實際經歷和遭遇,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品質和責任感而折服,更加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感受古人偉大的創造性。
注重對古詩詞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以古詩詞作為切入點更多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幫助弘揚中國優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