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華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民樂中學 廣東 廣州 510947)
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分層教學比較集中地被強調了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分層次和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這幾點。農村初中學生語文閱讀素養參差不齊,分層教學在初中農村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效果比較顯著,有效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弊端,真正的面向全體學生,落實素質教育,踐行新課程目標。因此,下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農村初中名著閱讀分層教學的方法:一是制定分層目標,激發名著閱讀興趣;二是設置分層問題,培養名著閱讀能力;三是優化分層評價,提升名著閱讀質量。
對于如今的農村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來說,要有效實施分層教學,首先需要制定分層目標。如果對全體學生采取相同的教學目標,就會出現“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這種現象。根據學生的學習、閱讀能力把學生分成A、B、C三層,其中A層是拓展層,B層是提高層,C層是基礎層,再制定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就會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有助于真正激發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擁有充足的名著閱讀自信心。[1]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名著導讀(二)《水滸傳》:古典小說的閱讀》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出示“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第四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一系列章節,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章節。其中A層次學生最少閱讀三個章節,積累文學常識,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B層次學生最少閱讀兩個章節,培養閱讀積累和思考的習慣,掌握中國古典小說的閱讀方法。C層次學生最少閱讀一個章節,了解我國古典名著的輝煌成就,激發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與熱情。
分層目標制定完成后,關鍵在于分層目標的實施過程。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設置相應的不同層次的問題,要不然只有A層次和部分B層次的學生能跟上老師的思路,這不符合素質教育對老師和學生的要求。而不同程度、不同難度的問題會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并且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使得學生可以感受到名著閱讀的魅力,進而增強名著閱讀教學的實效性。[2]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名著導讀《儒林外史》:諷刺作品的閱讀》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出示《儒林外史》中相關文段,如《匡超人》《兩莖燈草》《范進中舉》等等。然后對A層次學生提出“作者在刻畫人物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諷刺手法?呈現出怎樣的諷刺效果?”的問題,對B層次學生提出“由于《儒林外史》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所以他們退場之后的生活將會如何?又會有哪些故事?選擇書中的一個人物,發揮想象,續寫他的故事。”的問題,對C層次學生提出“這幾個文段你們最喜歡哪個?可以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嗎?”的問題。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主角是學生,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和指導者,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手段的實施都離不開老師的評價,只要學生可以在評價中有所提高、有所進步,后期的名著閱讀教學工作就會開展的更為順利。那么基于此老師就要優化分層評價環節,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面對A層次和B層次學生時,老師既要肯定他們,也要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同時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面對C層次學生時,老師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公平公正的評價方法可以使得學生更為深入的投入到名著閱讀中去。[3]
綜上所述,雖然說素質教育逐漸趨于成熟化,但如今的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農村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更是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前行。在名著閱讀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名著閱讀素養,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順利突破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