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嬌
(福建省晉江市平山實驗小學 福建 晉江 362200)
數學作為學生學業期間重要的課程之一,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影響,更重要的是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邏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深層次的數學學習,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對比、概括等方式,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發展與他們核心素養相匹配的學習方式,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學生往往是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知識的狀況,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厭倦心理。久而久之,學生會缺乏自主學習和深入思考的積極性,這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新課改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學習方法,可以很好的彌補傳統教學中的弊端,同時也很好的符合了“生本課堂”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導課堂,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構建具有深度的數學學習課堂,提高學生在上課時的效率。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授北師大版教材中“觀察物體”這一知識點時,由于該課程內容較簡單,教師可以讓學生前后桌自由結組,在課上進行相應的教學探究。教師可以在課上分發給每個小組10塊積木,讓學生自己動手搭建相應的立體圖形,并且小組的人由于是前后排結組,有四個不同的角度可以觀察這個積木的形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看到的角度畫一下相應圖形。最后,小組成員再結合四個人畫的圖像進行討論和思考,加深對于各種立體圖形各個方面的理解。在學生進行搭建積木和討論時,教師應該關注所有小組的進展,適當的給予學生一些指導和幫助。通過這種尊重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探究能力,加深了學生對于相關知識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實現了成員間的相互協作、相互配合,提高了他們團體意識。[1]
對于數學來說,質疑問難是深度學習的精髓,也是課堂上確保深度學習的有效措施,有時候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生本課堂的構建以及學生深層次學習的需要,這些都離不開學生這個主體以及教師的開拓和引領。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想要更好的構建深層次的生本課堂,對于自身以及學生的思維必須要有一定的轉變。比如說,給學生貫徹一些理念,“老師講的不一定全是對的”,讓學生在課堂上帶著數學知識的疑惑和顛覆去聽課,同時可以適當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獨特思路,而不用怕在課堂上質疑教師而受到批評。正如建構主義理論提到的“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思維的種子,讓其逐步發展成為花朵。[2]
例如,教師在教授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中的“分數混合運算”時,在計算“18×5/6×2/3”這個式子時,教師講授完正常的先化簡再運算的計算方面后,可以問學生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能夠快速簡潔的得出答案。有一位同學站出來表示通過“先運算再化簡的方式”也可以很快速的將答案算出來。可以先將“5/6×2/3的結果算出來,然后再×18得出10/18×18,直接可以得出答案為10”。通過這種讓學生獨立思考,適當質疑的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對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也有積極作用。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一節課質量的好壞,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人生發展的啟蒙階段,好的教師對于他們的影響是終身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想要更好的構建有深度的生本課堂,加強自身相應的素質建設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來觀看一些優秀教師的講座或心得分享,從中汲取經驗和寶貴的建議。或者查詢一些相關的文獻,結合學生實際來進行閱讀,彌補自身在構建生本課堂中的不足。同時,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深層次教學,讓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是有深度的“精華”。[3]
總而言之,構建深層次的生本課堂已經成為當下小學教學中的一種教學趨勢,在未來必定會不斷完善和發展。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注重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構建良好的數學學習課堂,加強對于學生深層次的教學。同時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通過課前預習、課上學習、課后復習等多個層次的學習和訓練,幫助學生發展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