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霞
(寧夏鹽池高級中學 寧夏 吳忠 751500)
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由于課程內容更趨向于概念化,更需要學生能做出有價值的推導,不再停留在過往的記憶階段。對于學生來講,如何從已有的知識庫出發,構建不同英語知識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且尋找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教學工作者必須落到實處,真正以學生的需求為落腳點,探索出輔助學生創建學習方法的教學策略,從而適應性教學的要求。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眾多技術化成果應用于各經濟領域,因其傳播力度強,間接改善了使用者的生活習慣,且因為技術化的成果能將各價值元素部分進行梳理和分解,及時的儲存,能有效的促進使用者與生活享受的深度融合,突破時間與空間的禁錮。而新時代的教學同樣需要學生在自由的生活化情境學習,從而愉悅的將學習內容作為自身生活實踐的工具,達到思維激發和意識創新的過程,不自覺地擁有成就感與榮譽感。將互聯網+的優勢融合高中英語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將互聯網+的創新功能投入英語教學中,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三點好處:其一是幫助教師規劃和設計技術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使師生互動頻率增加。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負責講課和分發資料,沒有考慮到學生接受知識的區分性,更沒有尊重學生的人格獨立性,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層次不齊,有很多學生就會因為教師的忽視而對英文產生厭倦,對教師也產生了隔膜。而互聯網中的各種高清知識改變了以往交流的方式,從單純的口頭教學轉向線上同步與線下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交流的壁壘,教師在應用過程中也能將其作為指導性工具,輔助學生進行新型模塊的創建,讓學生感到新奇的同時對教師充滿敬佩。
其二是幫助學生隨時隨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型文件,能夠科學化的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只能利用書本和學生講解,學生過于依賴書本,也就無法拓展自己的知識庫,而教師私底下設計出來的一些內容,在每一堂課輔助學生完成試卷答題后基本就沒有用處,學生會覺得格外混亂。教師經常是不固定周期分發資料,這讓學生隨時都可能丟失。而在互聯網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成果隨時都能保存,并且重新開始,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無視節奏,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調整學習計劃,不必擔心一不小心忘記了知識點,同樣又可以借助真實的檢測工具來審視和評價自己學習的每一階段歷程,從而對自己學習中的錯誤予以糾正[1]。
其三則是幫助學生優化了學習和實踐的流程。以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將知識及時轉化為有效的應用實踐,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搭建情景再現的平臺,讓學生能在生活化體驗的情境創設中深刻的理解文本內容。但是無論是情境創設還是情景演繹,都需要學生提前投入時間準備,以便在腦中能夠有直觀的印象。而將互聯網應用后,學生則能夠根據網絡的虛擬功能隨時隨地搭建實踐平臺,尤其是當自己有思維激發的時候不必尋找同學或教師,而是可以及時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內部成果轉化。
2.1 加強教師互聯網運用水平的培養。當前的許多教師仍處于主位,不愿花時間研究更多知識。如果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真正結合學生的需求,有選擇的投入技術工具。互聯網的內容廣泛,如果教師一竅不通,也就無法幫學生打開新的廣闊世界。教師必須找到英語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深入挖掘互聯網中語言方面的應用功能,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3中有一課為《Health Eating》,教師必須明確3個系統步驟,第一是讓學生拓展對健康飲食的認知,這其中就涉及不同國家、民族、時代的飲食習慣,隨后普及相關的生動案例。第二則是讓學生能夠理解在接受不同飲食習慣時所應采取的對話和語言方式,這是學習英文的核心,學生需要利用英文展開交流,那么教師就必須挖掘不同的語境,從中融入Health 這個詞的用法,并延伸出餐桌禮儀、運動方式等多種情境中所需準備的語言。第三應是讓學生進行健康飲食的示范,也就是將這兩個單詞進行自主的實踐,能夠搭建圍繞著這兩個詞的各種情境,自由的溝通和交流,以演講、會議、宣傳和相聲小品的方式將自己的意見和個人飲食健康生活的介紹進行展示。從提升認知到合作情境再到成果展示,這都是較為科學化的流程,而圍繞著3個部分又包括評價體系的建設、任務目標的創建等,因而教師必須對互聯網中的模塊創建和評價軟件熟悉,能夠強化自身的操作能力[2]。
2.2 互聯網與英語融合,創新和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類似于行使機械命令的過程,將學生當成了機器語言對象,只能手動輸入各種字符和內容,極大的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揮。高中英語本身字詞量多,且語法的邏輯性在不同語境中又會呈現不同的形態。在教師一板一眼的教授下學生常是死記硬背,將每一項內容單一的整理在筆記本上,教師如果沒有講解,學生也就無意識進行思考。學生總是跟著教師的節奏學習英文,做不到自主的學習,限制了學生想象的空間。英文是一項語言,更需要調動學生的美感體驗,從而讓自身的身心協調,讀寫一體,從而使語言發出更為輕松簡便,進而養成隨時隨地與人溝通毫無障礙的習慣。而在填鴨式的教學中,死水一般的枯燥課堂讓學生壓抑了自己的神經,在溝通交流中也只能機械式的吐字,顯得格外生硬。高效的高中英語教學課堂需要與互聯網相融合,利用互聯網可有效轉變英語教學課堂的現有模式,大大優化教學內容。
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對互聯網的利用,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應用互聯網實現現代化英語教學。其中最常見的方式表現為:利用多媒體教學、使用微課教學,采用翻轉課堂完成課堂教學活動等,在整個英語教學的全過程中融入互聯網資源。課堂導入階段,需要教師充分整合互聯網資源,完善并優化現有教學環境,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利用互聯網教學資源,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擴展現有知識,結合多媒體設備,采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直觀、生動的展示復雜的英語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有關內容,突破教學難點,完成教學重點;課堂教學結束階段,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及時總結課堂內容,利用微課等形式拋磚引玉、布置任務,導入下節課內容。在此模式下,創新并優化高中英語課堂現有內容,有效的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2.3 互聯網與學生交互,為自主學習提供更多可能。以往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述并灌輸知識為主。學生難以發揮主動性,更是難以自主思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在互聯網背景下,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感官與主體性。以互聯網平臺為媒介,重視師生間的聯系與交流,為學生提供主動思考、自主分析的空間。例如在人教版必修4中有一課《Theme Park》中,傳統的英語教學就是讓學生背誦短文,或者反復的默寫theme、park等單詞,亦或者對take等衍生詞記憶,學生只會覺得云里霧里,并不會覺得教師很厲害,因為不在同一個軌道,學生無法直觀的看待教師講解的知識[3]。而在互聯網的運用中,能將難的知識分解為更易看懂的系統框架,從中跳出許多趣味性十足的模塊,例如在小程序游戲中學習英文、讓外國人與自己互動交流英語、在虛擬軟件中創建自己的英文影音等,而這樣就能將學生學習英文的思路重新整合,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價值,而教師在應用這種技術的過程中所展現的風格,才會被學生更容易接受,也就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學工作者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需求,匹配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互聯網+的優勢明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值得應用和實踐。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分析,望予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