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文
(安徽省明光市濱河實驗學校 安徽 滁州 239400)
實驗教學是在教學改革基礎上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是指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將理論和實踐聯系在一起,增強學生在知識概念學習中的邏輯思維,可以通過自己動手的形式實現不同知識點的理解,它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實驗教學改變了應試思維模式下的教學套路,通過更加生動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體驗感,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空間,通過不同的實驗活動領悟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實現學生創造力的提升,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但是現階段來說,小學數學實驗教學依然存在不同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每一名學生都具有差異化的學科經驗、生活經驗,小學數學教師只有高度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差異,采用針對性、個性化的數學實驗教學方法,才能保證實驗教學效果。首先,小學數學教師應分析學生個性特點、學習基礎水平;其次,小學數學教師應設計針對性的實驗教學方案,優化實驗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教學指導;最后,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開放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學習想象力、創造力。例如,在“估測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實驗教學中,該實驗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利用概率知識對不規則圖形面積進行估算,主要操作環節包含撒綠豆、數據統計、數據分析等,在實驗教學中,因學生思維存在差異,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實驗猜想,如“綠豆密鋪規則圖形可以求出面積”等,此時,教師就應尊重學生想法,引導學生在不規則圖形上密鋪綠豆,然后利用同數量綠豆進行變形,密鋪為長方形,并讓學生利用直尺測量圖形長、寬,以估算圖形面積,利用此方法,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保證實驗個性化。
實驗教學離不開教具學具。但是由于條件限制,農村學校有時會缺乏一定的教具和學具,或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操作起來并不便利。這時候就要發揮自制教具的作用,教師學生自己動手準備方便可操作的教具。并且學生在準備教具的過程中會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興趣,會對研究的知識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教師和學生都自己準備教具學具。分為四樣:一是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二是兩個一大一小的硬紙板圓,三是可以將圓圍一圈的一條麻繩。學生在準備教具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即將要學習的圓的周長進行探討,猜想等,有助于后面的學習。學生在準備大小不同的兩個圓時,可以復習鞏固畫圓的方法,進一步明確圓的半徑、直徑的關系。在準備麻繩時,回去猜想麻繩的作用并動手進行操作,使用繞繩法量出圓的周長等。自制教具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靈活多變,根據需要可以進行適當調整,方便教學,這就體現了自制教具在數學實驗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了一種主人翁意識,才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所以,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教師要盡量少干預,少給學生提示,不要急于給學生幫忙,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和指導學生探索,而不是代替學生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智力也會進一步的得到開發。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實驗目標,實驗方案。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時,在實驗過程中,有一部分人選擇直角三角形,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銳角三角形,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何要這樣選擇,選擇不同類型的三角形是為了探究三角形哪一方面的知識,之后,讓學生自主思考,帶著問題去開展實驗活動,得出相應的數據,并有針對性的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無論哪種類型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一樣的,整個實驗的過程都是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大膽進行猜想,進而自己動手開展實驗,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最終取得實驗結果,學生的參與感和滿足感都將得到提高,學習效率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總之,數學實驗應當回歸兒童文化,這樣才能有效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數學實驗既能激發學生的游戲精神,也最終落于親歷實驗的過程,真正實現向兒童文化的回歸,使學生體會到數學這門學科所蘊含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