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艷玲
(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清鎮 551400)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4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12月,教育部、財政部正式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計劃名單,簡稱“雙高”計劃。2021年3月,國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我國要實施現代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技術院校和專業。
在“雙高計劃”背景下,高等數學課程可以為學生學習專業課提供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為“1+X”證書制度下的學生考取專業證書提供必要的數學輔導。《高等數學》在專升本考試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數學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總之,高等數學是高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公共必修課程。但是,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科面臨的現狀還不容樂觀。
2.1 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實施百萬擴招計劃。高職院校學生生源除了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還包括農民工、退役軍人、下崗職工、新型職業農民等。方案還明確提出,在各高職院校的招生考試中,在保留普通高考招生渠道的同時,務必保持分類考試招生為招生主要渠道,適度擴大中職專科貫通比例。通過不同招生渠道入學的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現行的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使得教學過程中存在大量“吃不了”和“吃不飽”的情況。
2.2 師資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仍以傳統的講授教學方式為主,教學過程講練結合。但是教師以講授基本知識為主,難以與專業課相聯系。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手段相對陳舊,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想要達到高質量的教育水平,必須充分發揮教育者——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國家提出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攻堅行動,首要的就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水平。
2.3 課程內容設置與專業課脫鉤。高職數學的內容設置遵循的原則是“必須”“夠用”。但是目前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的課程內容設置,基本和本科院校一致,是“數學分析”課程的縮減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篩選,甚至刪除大部分內容不講,這無形中又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感。授課內容與專業課的脫鉤,使得學生覺得學了數學也沒用,產生了厭學情緒,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降低了教學質量。
2.4 現有的教學資源缺乏。由于職業教育更加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公共基礎課的投入相對薄弱。很多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只開設一個學期,正常的教學時間甚至不足三個月,課時壓縮到三十以內。在有限的時間內,現有的高等數學課程難以滿足各層次的學生高效學習。課堂教學只能實現最基本的教學安排,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講,僅靠課堂時間教學是不夠的。對于“吃不了”的同學,需要補充更加基礎的數學知識做鋪墊;對于“吃不飽”的同學,則需要更多的資源來拓展他們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而網絡上的《高等數學》公開資源更多地是針對本科生的學習,高職高專學生可以參考的公共資源少之又少,服務于雙高建設的數學等公共基礎課精品課程資源亟待開發。
為了更好地服務“雙高”建設,高職院校的數學課程應該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開齊開足,探索高校的學習策略,深化課程改革思想。
3.1 實行分層教學。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說過教育就要“因材施教”。正式開課前,舉行一次數學基礎摸底考試,根據學生成績,結合學生需要(專升本,數模競賽等),進行分班分層次教學。打破“統一的教學計劃”“統一的作業安排”,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讓優等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也讓學困生得到最適合自己的知識給養。從教師角度講,備課只要考慮某個層次內學生需要講解的內容,可以避免重復,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3.2 提高師資水平。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因素,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應該從教學常規抓起,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布置并批改作業,聽課評課,教師要在“做中學,學中做”,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參加各種專業能力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提升教學信息化水平。“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作為高校教師,還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及時將一線教學經驗轉化成科研成果,再用經驗成果指導實踐教學。“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還要提高自身師德水平,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教師還應該盡量多地涉獵一些所教學生的專業課知識,以便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投其所好,事半功倍。
3.3 內容設置“必須、夠用”原則。“三教”改革之一——教材改革,職業教育規劃教材一定遵循“必須、夠用”的原則。“必須”,是指高等數學課程內容設置既要滿足學生后續專業課學習或者深造學習的需求,也要考慮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需要。“夠用”,是指教師講授內容不易過難,以免造成學生厭學心態,可以通過適當降低學習難度,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學生對身邊實際問題的興趣遠高于理論知識,比如講解利息函數比其他函數時興致更高。因此,針對不同的專業,選擇帶有模塊設置的數學教材,選用更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內容設置還應該兼顧中職數學和普通高中數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3.4 豐富教學資源。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高等數學教學資源的豐富應該從更新教材入手。教材不僅要覆蓋基本知識點,還應該設置探究導入、總結發現等模塊,滿足多層次學生的需求。例題設置重思想方法,結合實際問題選擇典型案例,能體現典型的數學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此外,教材還應該配有教學課件等資源。電子信息化時代,網絡共享資源也變得非常重要。建設在線精品課程,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教師的信息化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資源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和數學建模思想,結合每一章節知識點,挖掘數學思想方法,等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既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又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在“雙高計劃”背景下,高等數學課程可以為學生學習專業課提供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是“必須”的。在“1+X”證書制度下,學生考取專業證書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在專升本考試中,高等數學也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工作崗位上,良好的邏輯思維影響著工作效率。因此,數學學習的影響可以說是“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為了深化產教融合,提高職業教育水平,探索高效的,服務雙高建設的數學學習方式,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必須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