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銀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教育局 青海 西寧 811600)
小學語文的教學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能夠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理解能力、閱讀寫作能力等,能夠為小學生后期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其側重點大部分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并且還將更多的關注力放在小學生的語文成績上,而不在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這種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缺失,容易使小學生成為只知道死學知識的人,而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多種能力與綜合素質。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推進實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具有情感內涵和情感價值的文學作品,通過這些文學作品再加以教師的正確指導很容易就能夠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還能夠引發小學生深入的想象,使小學生能夠在學習中不自覺的便能夠融入更多感情,從而產生自己的見解,促進其更加深刻的去學習。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還能夠培養并提高小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文學情感,能夠使文學作品充分發揮情感熏陶作用,從而促進小學生思想和情感的提升,極大的幫助小學生豐富精神世界,這有利于把小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1]。
2.1 營造良好的情感教育課堂氛圍。環境能夠影響學生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首先教師要為其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課堂氛圍中受其影響,幫助其增強情感體驗。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一般都是由教師講解,很少對學生提問,也很少與學生有互動,而素質教育下的語文課堂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中,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將文章中的重點內容設計成問題讓學生對其討論,也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將文章內容演繹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散思維和想象,而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2]。
2.2 采用有效的情感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情感教育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采用有效的情感教學方法展開教學。那么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富有情感的語言來進行情感教學。文章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恰當的語言、語調以及表情等將文章的內容、感情等充分表達出來,這樣學生便能夠受到教師的感染也帶著感情去理解文章,讓學生從情感上產生共鳴。另外,富有情感的語言還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教會學生利用富有情感的語言去閱讀、去學習,給學生制造表達情感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能力。
2.3 創造有效的情感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隨著科學技術以及互聯網等的發展,在教育教學當中多媒體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在多媒體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教學資源,具有極大的教學優勢,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多媒體的利用能夠將語文知識更加直觀、立體、形象的展現出來,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更加直接的去學習,還能豐富學生的視覺、聽覺、情感等體驗。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語文課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文章文章并配上相關的音樂或者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這樣能夠為學生帶來視覺、聽覺等雙重體驗,更能讓學生融入其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感受更加深刻,也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3]。
綜上所述,利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有一定的優勢并且也是非常必要的,這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能夠達到培養、提高學生想象力、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目的,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這有利于把小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不斷優化教學策略,不斷提升教學效果,以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