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玲
(新疆博樂市烏圖布拉格中心學校 新疆 博樂 833404)
在核心素養的改革背景下,小學老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變革,去充分滿足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面對小學生生活閱歷較淺的問題,語文教學中要大力倡導經典朗誦教育,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經典文學作品,來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浪潮,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提高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實效性,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階段的國學經典誦讀理論主要包含四個方面:(1)永恒主義教育理論。該方法著重探討所有理論的永恒性原則,希望通過對經典流傳的作品進行意義的深度開掘,找出最適合學生學科綜合素養培養的作品;(2)現代腦科學理論。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大腦神經不斷完善和強化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引導學生去積極的進行國學作品的朗誦與閱讀,可以激發學生大腦的協調性,從而推進學生能夠自主對語文作品進行深度學習;(3)內隱學習理論。該理論主要著重于一種潛意識的學習方式,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時,主要是利用潛移默化的中華文化的影響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語感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讓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中華文化傳統的經典魅力;(4)現代心理學理論。該理論主要強調學生的個人心理素質的發展,把抽象為具體,以簡單的方式讓學生對一些綜合性問題進行深度的探討與理解,能夠刺激學生去積極地發揮自主能動性來進行學習。
2.1 朗誦經典,豐富知識,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個人記憶培養的最佳階段,該時期需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不斷鞏固與夯實,才能為后期學生語文成績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這時讓小學生進行經典作品的朗誦就體現出其極為優越的重要性,不僅能夠不斷地鞏固學生的記憶力,還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斷地培養學生背語文學習和國學經典作品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培養新的語文閱讀的語感,從而加快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和學習速度。
2.2 開拓學生視野,傳承經典文化。現階段的考試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而其自身的弊端阻礙著我們國家語文教學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型教育發展,無法對原有的技術手段進行重新的創新與優化,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產生較大的歧義。但在現階段經濟不斷發展的快速影響下,科學技術手段不斷得到創新與更新換代,學生沉迷于互聯網的便捷性與豐富性,對國學作品的朗誦興趣逐漸下降,這些都造成學生個人身心健康的降低。所以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朗誦活動的開展,讓學生不斷的去閱讀經典作品,從而可以更好的開拓學生的個人視野,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作品的喜愛。
3.1 制定國學經典學習制度,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要想從根本上加強小學生對經典國學作品的喜愛,讓小學生能真正的體會到閱讀國學經典作品的樂趣,相關的語文教師必須從教學方式和手段著手,不斷的對傳統的學習制度進行改進,將國學經典作品潛移默化的融入到當前的學習內容中,從而可以更好的提高整堂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質量。例如,早讀時期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對經典知識進行不斷夯實和記憶的時期,老師就應該在前一天晚上為學生進行任務的布置,讓學生利用早讀的一部分時間來進行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然后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深度的討論與交流,還需要對學生的完成任務程度進行不斷的監督與檢查,從而可以更好地起到教師的督促作用。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自身任務的計劃設置,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2 動員家長開展親子誦讀活動。家庭因素也是影響學生進行國學經典作品的一大主要因素,而學校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可以利用家庭之間的關系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家長以潛移默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熱愛,不斷的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經典閱讀作品的文學氣氛,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個人閱讀習慣的培養。
3.3 融入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有很多抒發愛國之情和離別之苦的作品,引導學生學習和感受這些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特別是邊疆地區,讓小學生學習國學文化、傳統文化呀,培養對祖國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比如在學習《邱少云》這節課時,就可以把愛國主義情懷滲透其中,同時要利用案例教育、主題班會、模擬法庭等形式開展法制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經典國學作品的朗讀探討時,不斷的以經典文學作品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個人文學意識,提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彰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加強祖國未來與中華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幫助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