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榮
(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思維品質,小學英語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一門外國語言學科。很多教師在組織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時,都喜歡運用英語繪本,其更加貼合小學生對英語教學的個性化需求。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時,應該加大素質教育的落實力度,著重提升小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思維品質,可以使得小學生的思維更具有創新性、邏輯性和批判性。小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提升小學生思維品質時,教師需要對英語繪本中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細心的挖掘,同時還需要對教學進行合理的拓展,以此更好的實現對小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進而促使小學生逐漸的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強化小學生的跨文化意識[1]。
在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背景下,依然有一些教師在組織小學生學習英語繪本時,未能夠將提升小學生思維品質作為一項重點任務來完成,在教學中僅對英語繪本中的英語單詞、語法、句型進行了重點講解,還有一些教師為了讓小學生準確的把握這些內容,而破壞了英語繪本本身的故事性和整體性,并未充分利用英語繪本訓練小學生的批判能力、評論能力和思維品質。甚至還有一些教師僅僅是將簡單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小學生,同時要求小學生將這些理論知識背誦下來,提出的問題較為淺顯、簡單,很難讓小學生產生去探究、去學習的欲望。還有一部分教師干脆將英語繪本教學變為情景劇表演課,每一次都是組織小學生將繪本中的故事表演出來,從表面上來看教學課堂的氛圍比較活躍,英語繪本本身在訓練小學生思維品質上的獨特優勢沒有被充分的體現出來。
3.1 利用英語繪本中的插圖訓練小學生的思維品質。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與成長的關鍵階段,小學生在思考時,啟動的通常都是自己的形象思維,很少會運用到邏輯思維,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比較淺顯,只能夠看到事物的外在表現出來的一些現象。教師在組織小學生利用繪本學習英語知識時,應該充分發揮繪本自身的優勢,利用其中的插圖訓練小學生的思維品質。小學英語繪本都是按照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設計的,主要內容為圖畫,配備有少量的文字說明圖畫的內容[2]。相對于純文本英語教學來說,繪本更容易促使小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利用繪本中的插圖讓小學生展開想象,從而實現對小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例如:小學在學習《The story of animals》一課時,可以先讓小學生自行瀏覽一遍這一繪本故事,并按照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合理的劃分為若干小組,再根據繪本內容提出一些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Are the animals in the story happy? Angry? Why? What are you doing like animals?在這一系列問題的驅使下,小學生會對英語繪本中的插圖展開仔細的觀察,深入的挖掘繪本故事的實質,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每個小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其得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引起特別的注意,語言本身就具有多樣性的特點,答案更加不是唯一的,教師一定不可以設置統一的答案標準,這樣很容易局限小學生的思維,對小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非常的不利,而是應該鼓勵小學生大膽的去想象,大大的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和想法。
3.2 將對小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貫穿到英語繪本教學的各個細節中。小學英語繪本通常都十分的生動、有趣,其中色彩豐富的圖畫很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積極的展開學習。英語繪本教學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都可能成為訓練小學生思維品質的最好契機。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小學生利用繪本學習英語知識時,應該將對小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貫穿到各個細節中。讓小學生細致的觀察圖片的內容,發現圖片各個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此將各個知識點聯系在一些,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此票容^簡單的教學方式,卻可以潛移默化的訓練小學生的思維品質,促使小學生形成更加縝密的思維。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為小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來認真、仔細的觀察圖片,讓小學生自主的發現圖片各個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其中蘊含的知識內容。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先結合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問題的設置幫助小學生明確學習和思考的方向[3]。例如:小學生在學習《Kangaroo family》英語繪本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too?以此讓小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集中在圖片上,從中搜尋答案。在完成本課時教學后,教師還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Do the mothers of the animals love them too?并讓小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小學生通常會用自己的切身經歷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小學生的思維更加的縝密,同時還可以促使其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媽媽的愛。
3.3 循序漸進的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品質。在組織小學生閱讀英語繪本時,教師一定要正確自身所扮演的角色,除了要維護好課堂教學秩序,保證每一名小學生都參與進來外,還應該做好小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導者[4]。在小學生閱讀時,不單單要觀察小學生對繪本表面知識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應該引導小學生深入的去挖掘繪本故事背后的信息。另外,教師還應該認識到提升小學生思維品質這一教學任務,并不是單純的通過某一課時教學活動的開展就能夠徹底實現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循序漸進的加以落實,不可以過于冒進。例如:小學生在學習《Happy halloween》這一英語繪本時,為了避免小學生因為篇幅過程而產生畏難心理,教師可以將該繪本內容分成兩個部分,分別為:before the party、 at the party。在小學生閱讀第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they want to do?What did they find in the library, the park museum?在小學生閱讀派對中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提出問題: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and why?通過問題的設置,可以讓小學生更加思路清晰的展開繪本閱讀,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and why?這一問題的提出,則可以讓小學生對各個字母的裝扮做出評價和解釋,并總結出自己喜歡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可以訓練和發展小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外,同時還可以很好的訓練小學生的分析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學生思維品質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的現如今,雖然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都在落實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是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小學英語學科就是如此,雖然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提升小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卻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著這一素質教學任務的執行。為此,教師非常有必要對自身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并通過對教學的優化與完善大力落實這一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