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陽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同心小學 江蘇 昆山 215300)
各學科教學都需要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不僅要讓大家理解起來更加方便,還必須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及效率。怎樣在教學中避免“偽生活化”問題,是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內容。
小學生的腦海里裝滿了十萬個為什么,他們總是好奇每一個新鮮的事物。此外,科學技術和互聯(lián)網對于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再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小學生能夠十分便捷地獲取到各類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實物展示博得學生喜歡。可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生活事例和展示內容十分夸張,不符合教學要求,也不能有效地為教學服務。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叫做“偽生活化”現象[1]。
2.1 教學生活化設置過于浮夸。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時,要求學生準備許多不切實際的物品。比如在講授圓形面積時,要求學生將家中的圓形鐘表、圓形菜板、圓形盤子等物體帶到學校進行探究。這些物品雖然是圓形,但與圓的面積學習聯(lián)系不大,如此大動干戈,實在沒有任何必要。教師在課堂上在講授把一個事物平均分成幾份時,會準備一些蛋糕、面包、餅干等食物讓學生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來完成教學任務。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誘惑力也很大,學生們的注意力往往會放在美食上,對知識的接收少之又少。
2.2 教師對于學情不夠了解。小學生喜歡一切新奇的事物,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如果過于注重形式,學生的思路將會隨意發(fā)散,不受教是控制,只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耽誤學習。
小學生的社會經驗和接觸的事物有限,但教師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許多教師根據自己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可學生由于沒有親身經歷過,不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就是開始好奇教師的生活情況。
3.1 加強教師培訓,掌握學情。許多年輕教師剛剛步入工作崗位,他們在學校接觸的事物比較多,也很想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傳輸給學生。因為沒有經歷過系統(tǒng)的培訓,課堂容量會很大,趣味性太強,脫離了數學學科的特點。這就需要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讓年輕教師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從而制定系統(tǒng)的教學方案,避免將數學課與其他學科相混淆。
3.2 將教學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避免兩張皮。小學數學課堂中,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創(chuàng)設和相關題目會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高漲。但是教師創(chuàng)設的某些生活場景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師要認真完成好每節(jié)課的備課任務,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真正清楚什么樣的生活實際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哪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只是紅火熱鬧,對教學沒有任何實際性的幫助[2]。例如,學生在學習計算院子周長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帶領大家觀察院子圍墻的特點,通過直觀的展現,讓學生明確院子的圍墻是三面的,和以往的圖形周長是不一樣的。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問題與院子圍墻問題是相似的,將知識進行合理地遷移和拓展。避免讓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去測量學校院墻或者自己家院墻的情況發(fā)生。
無論講解哪些數學知識,都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出發(fā),考慮操作的復雜性和可實施性,將教學工作與生活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
3.3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學習方法,在生活當中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處。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將自己生活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和大家進行分享[3]。這樣,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3.4 開展對教學有幫助的活動。數學課上活動的開展,一定要能夠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避免走馬觀花的形式主義。低年級的數學課中,有對元、角、分的認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家中搜集一些硬幣到校和同學進行互換,考察學生對錢幣換算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舉行“我來畫你來猜”的互動游戲,同桌之間一個人畫鐘表,另一個人來說時間,以此來調查學生對于時間問題的掌握情況。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讓大家從理性角度看待事物,另一方面培養(yǎng)大家的理解能力和生活實踐能力,還要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傳授良好的學習方法。讓生活化的語言和題目更加被學生接受并理解,是我們一起在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