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嫣斌
(福建省南安市西山小學 福建 南安 362300)
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能夠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本文將針對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進行說明,對于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之后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進行探究工作。
在進行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究之前,首先要先對數學思維培養(yǎng)的意義進行闡述。
1.1 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數學思維培養(yǎng)的意義在于通過全方位的思維培養(yǎng)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并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根源處解決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教學工作進展困難等實際問題。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能夠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認知程度,通過認知程度的提升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安排不合理的現(xiàn)象,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一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于考試涉及較少的單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一掠而過,對這部分內容不進行細致的講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數學課程設置不是為考試而存在的,這些課程的加入的目的是為了更加完善小學生對于數學思維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合理的安排課程,使教學時間均勻的分布在各個單元之中,從而全面提高教師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質量。
1.2 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體系,是一種將抽象的概念進行總結,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課程,小學生由于處在思維發(fā)育階段,對于抽象事物的邏輯理解能力較弱,所以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思維模式,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提高了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為小學生日后的理科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現(xiàn)代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模式陳舊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通過講述、板書等形式為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但是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思維跳躍的年齡階段,在這種授課模式下,教師難以讓學生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效率變低。同時由于教學模式陳舊,一部分教師僅僅照本宣科的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述,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僅通過記憶、練習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嚴重制約了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降低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教學模式陳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了教學工作的進展。
通過前文的分析就可以得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以及數學表達能力,下面將針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進行探究。
2.1 提高小學生解題策略。利用問題幫助小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學生的解題能力,這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策略,能夠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在解題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對學生進行解題教學工作。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小學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在解題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獲得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第一單元中比一比的教學當中,教師會為學生列數字比較的題目,先讓學生進行兩位數的比較,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三位數的比較,最后教師會在黑板上寫出1至9這九個數字,讓學生對數字進行隨意的排列組合,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字認知程度有限,所以教師會讓學生根據1-9這九個數字進行兩位數排列組合,讓學生找出配列組合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學生經過小組討論之后會得出最大數字為98、最小數字為12的結果。通過簡單的問題,及小組討論,能夠讓學生理解到數學的排列規(guī)律,理解數學最基本的構成原則,提高了學生對于數字的敏感度,并且通過簡單的排列組合教學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到什么是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種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推理并給出合理解釋的能力。通過簡單的問題設置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能夠使小學生體會到思考的樂趣,從而促使小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在進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多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并對學生進行表揚,通過這種激勵的形式讓學生獲得一種學習的滿足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2.2 利用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策略。教師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及數學語言培養(yǎng)之后,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數學思維,之后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讓學生通過數學題目解答,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解方程的過程中,甲乙兩人練習百米跑,甲每秒跑5.5米,乙每秒跑4.5米,如果乙在甲前面十米處同時同向起跑,經過幾秒可以追上乙?學生在對這道題目進行解答時,應當根據問題設甲經過X秒能夠追上乙,之后根據問題列舉合適的方程式,則解為:5.5X=4.5X+10,得到X=10的答案。通過問題分析可以得知問題中不僅包含了數邏輯思維推理,在解答過程中又包含了數學語言的應用,不僅加強了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又提高了學生應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可以得知利用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一種極有效的數學教學辦法,學生通過對于題目的思考,提高了邏輯思考能力,通過解答提高了自身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通過解題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探究可以得知,教師應當改變原有的教學思路,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與數學語言的教學工作,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將數學思維應用于數學題目的解答之中,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