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芬
(青海省青海油田昆侖石油中學 青海 格爾木 816000)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教育的重心由過去的以學生的考試分數為主向素質教育轉移。所謂素質教育,是指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其中,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在信息時代全面來臨的新形勢下,互聯網對學生的影響更加復雜化,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育學生成為有思想、有道德、有抱負高素質人才,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目標。本文就初中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以及德育滲透的策略進行簡要闡述,以供參考。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會出現各種態度和習慣問題。雖然很多初中生身體在迅速發育,但他們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環境、朋友、信息等各種因素極容易對他們造成影響。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是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教育界面臨的艱巨挑戰。而且培育正確的三觀,不僅是個人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國家興旺,民族進步的根本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關系到國家建設的未來。隨著信息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海量的信息資源匯聚在網絡上,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網絡汲取新的知識點,了解他們喜歡的娛樂信息以及人物事跡等;但網絡也有非常不利的一面,良莠不齊的信息極易對分辨力不強的初中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游戲里的暴力場面會影響學生的性格,各種熱點消息的傳播會使其思想逐漸復雜化,一些非主流的政治輿論會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使得學生的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復雜化。除此之外,網絡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很多事情他們習慣從互聯網思維的角度為出發點去考慮,有些還甚至會模仿網絡上的某些不良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班級秩序,同時也給班級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學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的目標,將立德樹人思想融入日常的學科教學中。把學生的思想品質培育與數學知識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科學的手段持續推進德育教育,將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2.1 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數學是每天都有的課程,數學老師與學生相處的機會和時間也相對較多,在數學教學中也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變化,準確的掌握其思想動態,通過發揮自身的親和力與感染力,主動做學生的好朋友,如:一些平時成績不佳的學生,面對考試信心不足,認為無法考取好成績,難免會產生破罐破摔的負面思想,不僅無法全心投入復習,還會成為壞湯的老鼠屎,破壞正常的學習氛圍,此時,通過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給予一定的干預和幫助,幫助他們正確面對困難,以積極的心態重拾學習的信心。
2.2 多角度構建數學與德育滲透課程體系。首先,從初中數學學科的課程方面,通過從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觀三個方面明確課程目標,挖掘和梳理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針對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實際學性,量身定制課程標準;如,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最好的德育滲透素材,我們可以從數字的角度出發,提取一組組關鍵數字,如感染人數、我國總人口人數,或是武漢的總人數與感染人數的對比;再將我國的感染人數、治愈人數、死亡人數與國外某些國家的感染、治愈、死亡人數進行對比,可以利用圖表的形式更直觀地表現出來,通過數據,讓學生們感受到偉大的祖國母親對她每一個子民的愛與付出,讓學生們了解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出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之情。除此之外,也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抗疫人物的英雄事跡,如鐘南山、李思思等等無數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為了守護群眾健康的無私付出,通過分享抗疫故事,聚焦抗疫英雄的擔當,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實現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一體化建設向縱深發展。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必須堅持不懈的戰略工程。在信息傳播速度與傳播渠道日漸快速與多元化的新時代下,學校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明確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從數學學科的本質出發,結合實際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出學科中的德育元素,通過理論探討其內在邏輯和運行機理,通過教學設計和課外拓展實踐其可行性,以豐富德育教育形式,切實提高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認知,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