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炎海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和溪中心小學 福建 南靖 363604)
讀圖能力是指根據問題需要提取圖中的有效信息,然后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對提取的信息進行處理,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出,培養小學生信息的搜集、分析、處理能力。
圖畫本身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小學生并不能自主從圖中獲取到知識的全部信息,教師要培養小學生從圖中學習知識的興趣。小學生對于圖畫并不陌生,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已經掌握了一些閱讀圖畫的能力。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圖片信息,幫助小學生理解知識。小學生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這些圖像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便于理解知識,通過圖像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使小學生快速掌握圖片中的知識,養成小學生通過圖像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習慣。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小學數學上冊《數一數》中,有各種小學生熟悉的動、植物圖像、生活用品圖像,這些圖像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這些圖像的個數對應著數字,小學生可以通過數圖像上物品的個數,來體驗數字的多少。在學習《位置》時,以小學生的視角,進行圖像的設計,可以讓小學生置身于圖片中,對自己的上下左右進行學習和區分。這樣小學生就更容易掌握知識,也喜歡通過讀圖來學習知識。
讀圖能力的培養需要加強對小學生觀察力的訓練。教材中豐富的圖片可以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但是小學生只是隨意的看圖,并不知道圖片的重點在哪里。小學生只能看到圖片中的一部分內容,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對圖片觀察,并根據問題對圖片的有關信息進行重點觀察,這樣才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讀圖能力[1]。
比如在學習《位置》時,會有很多小學生分不清左右,有些小學生可以分得清自己的左右,但是無法準確區分圖片上的左右。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中的圖片,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幫助小學生正確區分左右。在教材的情景導入中,以小學生的視角,教小學生區分左右手,這樣小學生可以理解。但是在接下來的新知探究中,如果只看圖片上的兩只手,小學生無法區分左右手。這時教師要小學生注意觀察,圖片中的手,是手心朝上還是手背朝上?大拇指是朝向內還是朝向外?然后要小學生把自己的手擺成圖片上手的樣子,就可以區分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了。教師還可以把教學的難度提高,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發,通過多媒體播放手的圖片,包括手的鏡像圖片,讓小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上手心手背、拇指的方向等具體細節,來對圖中的手進行模仿和判斷。
小學教材的圖片內容十分豐富,為了一個知識的引出,會設計一個故事情節,這樣小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十足。但是小學生往往會過度關注故事的情節,而忽略了數學的知識。那么在讀圖時,教師要學生首先進行讀題,先閱讀圖中文字,了解題目的需求,再進行讀圖,或者教師也可以直接提出問題,引導小學生的思維[2]。
比如在學習一年級的《比多少》時,教材設計了一個小動物幫助小白兔蓋房子的故事,教師引導小學生先閱讀上面的文字:比一比小白免和磚塊誰多誰少?比一比小豬和木頭誰多誰少?圖中還有什么可比的?這樣小學生在進行讀圖時,就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對圖片進行觀察。教師要指點學生對畫面進行篩選,對于跟題目無關的圖片信息可以過濾掉。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教師要培養小學生好的讀圖習慣,形成小學生的慣性讀圖思維,這樣小學生在進行讀圖時,效率就會更高。在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技巧基礎上,引導小學生模仿解題的思維,從而形成讀圖的思維[3]。
比如在學習《5以內的加法》時,教師在讀圖的過程中,對圖片進行表述:圖片中的小丑右手有3個氣球,左手有1個氣球,那么加在一起,小丑一共有幾個氣球?通過對圖片的表述,引導小學生的思維。在學習《5以內的減法》時,小丑一共有4個氣球,飛了一個,還剩下幾個氣球?引導小學生從圖片中提取出主要信息,轉化成語言,然后再通過語言和圖片共同傳遞給大腦進行思考和記憶。一共有幾個氣球?還剩下幾個氣球?傳達了不同的信息,對應著不同的解題思路。教師可以多帶領小學生邊讀圖邊表達,通過訓練提高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多感官的刺激,幫助小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思考,并形成一定的思維習慣。
教師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讀圖興趣和觀察能力,指導小學生讀圖方法,培養小學生的讀圖思維習慣和模式,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讀圖能力。尤其是在很多數學例題中,可以利用圖形引導學生解題的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