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珍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 福建 漳州 3636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落后的教育理念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以往教師占據教學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課堂教學模式落后低效,但是當今要求教師轉變思想認識,應該關注對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管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小學音樂也需要將個性化教育作為重要的節點,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打造個性化的音樂教育格局,由此進入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學環境,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實現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每個小學生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他們在學習興趣、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等方面是不同的,有優秀生也有后進生,但是作為教師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學習,努力營造一個自主交互的學習氛圍,真正展現學生的個性特征。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探尋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并且由于學生在音樂方面的不同層次,就會呈現出個性化的學習差異,在自由輕松的教學氛圍下,更好的學習和欣賞音樂,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1]。例如,在人教版“尋找生活中的聲音”內容的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機錄制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且說一說對聲音的感受,這樣學生就會自主開展預習活動,有的可能會拍攝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有的會拍攝鬧鐘的響聲,還有車輛的鳴笛、小狗的叫聲等等,每個學生都與聲音產生了不同的認識,對生活中的聲音產生了興趣。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需要過多的干預,對于學生的感受也不進行主觀評價,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化表達,在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音樂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個性化管理的時候,也應該注重規劃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檢測個別學生的學習結果,延伸拓展學生的學習層次,更多地關注學生存在的疑問,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促使個體學習朝著更好的方向進步[2]。在小組集體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個體化想法會被質疑,這樣就激發他們更深入的探索,尤其是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審美角度不同,更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和見解,通過小組討論就為他們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可以實現個性化教學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小雨沙沙”的教學中,就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首先引導學生思考春天都包含了哪些大自然的聲音,之后可以開展小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根據音樂中音符的不同進行打節奏游戲,之后共同討論對音符的理解,之后還可以相互檢查對歌曲的演唱情況,確保最終的教學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大家相互幫助,相互促進,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實現了進步,這樣的個性化教學一定會實現更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管理的過程中,集體學習模式的運用非常重視,就是指整個班級共同學習,教師在布置統一的學習指令之后,全體明確了學習任務,采取共同交流互動的方式進行探索,最終獲得相應的教學結論,這可以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3]。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科學采取集體學習模式,營造活躍互動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們積極參與進來。例如,在《漁舟唱晚》這首樂曲的教學中,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播放水墨畫卷,介紹作品創作背景,之后進入全班彈奏演唱的環節,分析這首經典音樂的節奏和特點。通過將集體學習模式融入到個性化教學管理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在師生、生生交互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更好的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個性化教育的質量。
總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優化教學方式的運用,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深刻欣賞音樂作品,感受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在這樣更為開放化的教學中,促進高效音樂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