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平
(湖南省安仁縣城關中學 湖南 郴州 423600)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課程變多,學習時間緊湊,他們對體育課這類可以放松身心的課程是很向往的。可是,在中國式教育中,很多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會向體育教師借課,這種現象司空見慣。所以,如果在可以正常開展體育課的前提下,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應是高效的,體育教師更應是負責任的。因此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從事體育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初中體育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策略,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1.1 教師教學方式單一。中考體育有確定的幾個項目,所以在初中中后期教師往往圍繞幾個重點環節展開訓練,如熟知的中長跑800、1000米,在做完準備活動后便讓學生一次次的練習,從上課到下課就是在不停的跑、跑、跑,學生苦不堪言,我們不可否認這樣做確實能有效利用課上時間集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技能水平,但不少學生表示這種高強度的單一訓練方式讓他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跑不快會被說、跑不動會受同學嘲笑,長此以往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畏懼體育課堂,以至于在課下根本不愿運動、談“跑”色變。
1.2 學生觀念上存在偏差。通過實際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體育的認知有著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一部分學生認為體育中“玩”所占的比重比較大,他們印象里的體育課堂是充滿歡聲笑語、趣味橫生的,是以游戲為主、能在操場上無拘無束放縱青春的;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體育中“學”所占的比重較大,他們印象里的體育課堂是專業知識與運動美的有效結合,是以體能訓練與技巧講解為主的殿堂。
2.1 合理規劃每節體育課教學內容。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完整的課堂教學,一個規劃完整、內容豐富又不失趣味的體育課堂能夠積極調動學生們參加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反之如果體育課程死板乏味,學生們的配合度就會大大降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制定符合學生特征的教學任務,能夠讓學生們不再將體育課當作一堂“放風”的課。學生多數會比較喜歡競技類比賽,可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組織比賽類競技游戲項目,在比賽中讓學生們了解掌握專業知識。
2.2 創新體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初中體育教學中的相關內容中要求學生掌握部分體育運動技能,學習難度和強度較大。在這樣枯燥無味的教學背景下,學生自然就會逐漸失去對體育教學內容學習的興趣,在體育課堂上既不聽老師教授的理論知識,也不愿意在課堂里進行實際的運動活動。針對這一現象,中學體育教師應當要反省自己的教學模式,分析出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度較低的原因,并要及時擺脫傳統的體育模式中的僵化性操作,時刻把握現階段學生的興趣點,根據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高低及時對教學內容作出有效調整。在教學上多采用競賽法和游戲法,啟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練習的組織形式上也要多樣化。如慢跑,可由四路縱隊變形,或按自然隊形跑進。準備運動不要千篇一律作定位徒手操,應安排一些課間操,輕器械操,也可以從球類游戲開始,如“空中傳球”、傳遞實心球比賽等。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多種多樣,適合學生特點,學生對體育教學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2.3 不斷豐富體育游戲教學活動項目,實現寓教于樂目標。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游戲環節,可以有效改善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認知。由于初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游戲是他們最熱愛的娛樂和學習方式。在體育課中將游戲和課程結合起來,是針對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而實施的一種有效手段。組織游戲活動之前,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細致調查。通過舉手表決或者抽簽的形式確定游戲環節,最大程度上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到游戲中來。在游戲環節的設置上,教師可以通過輕物投擲游戲改善學生對傳統體育課堂的刻板認識,利用紙飛機和羽毛球作為投擲物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通過丟手絹或捉迷藏的游戲鍛煉學生的觀察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達到體育課程改革目標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融入社會集體奠定基礎。
體育課程的改革要求新時代下體育課程要不斷增強趣味性,這也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不斷提升的表現。因此要求體育教師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立足課堂教學,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興趣在體育課堂中的綜合作用。通過一系列游戲環節的設置,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會學,進而產生心理和行為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促進高效體育課堂教學的不斷發展,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