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峨莊中學 山東 淄博 255181)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的教學管理工作要時刻圍繞學生,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初中班主任是班級教學和管理工作的主要策劃者和執行者,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也會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起到作用。初中班主任在今后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有助于改善管理效果,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過去倡導以教師意志為主導的教學管理模式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在教學方面的表現即學生的學習興趣微弱,各種教學活動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整體狀態缺乏活力。持續深入地新課程改革為改變這一現象提供了機遇,新的課程目標倡導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貫徹落實于具體的教學實踐,教師要對自己和學生的角色定位重新定義,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審視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從問題根源出發,尋求有針對性地解決對策,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公,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能夠感知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繼而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來應對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如此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將更加順利。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候他們性格叛逆,思維多變,非常反感和排斥教師的說教和約束。而在以往的管理實踐中,班主任總是以教師權威來壓迫學生,學生感受不到被尊重,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同學、教師起摩擦和沖突。班主任如果能夠對以人為本理念作充分的解讀,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管理實際情況將其有機結合,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和思想,將學生置于平等的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展現教師的人文關懷和職責擔當,提高自身教學管理的藝術性,那么必然可以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支持,使其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引下,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得以體現,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人格得以健全,精神得到涵養,品質得以塑造,各方面素養都可以獲得長足發展,從而為今后步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1 推進民主管理,培養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初中班級管理的工作非常繁復,班主任如果只是依靠自己一人來管理,往往會增加許多壓力,且并不能保證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展現,班主任自身還肩負有教學任務,如果同時兼顧這兩項工作,會對各自的效率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對班級管理辦法進行改進,落實民主管理的推進,促進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的培養,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可以在對學生的成績和能力方面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意愿,設置班干部并分配給他們不同的管理任務,學生也可以加入到班級管理的工作中。當然班干部的任命不是固定的,可以采取輪流制,以每學期為周期評選、更換班干部的人選,這樣可以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并且激勵學生不斷奮勇前進,實現良性競爭,提升綜合素養。在班干部對班級事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其自身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會不斷增強,集體感和榮譽感也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管理能力能夠得到足夠的鍛煉,班級管理效率顯著提高。
2.2 改進管理方式,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初中班主任要勇于掙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滲透,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改進自身對學生的管理方式,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要給予學生一定的信任和支持,在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班主任要把控好強度,給予學生相對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自主發揮,班主任則提供一定的指導,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自己自身言行舉止,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價值觀。班主任要適時創造一些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因勢利導地展開教學管理工作。同時,班主任還要讓學生養成定期反思、警醒自己的習慣,對自身有嚴格的標準。而班主任自己也要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帶動和感染學生將素質教育踐行到底,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生活,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2.3 注重家校合作,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環境。素質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學生和教師單方面的任務,更需要將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教育銜接起來,因此,初中班主任還需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建家校共育模式,聯合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對學生實施良好教育管理的環境。初中班主任可以通過各種信息交流渠道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相互交流學生的在校和居家情況,分享一些有效的教育經驗和方法,反饋教師和家長的問題,集思廣益獲取有用的對策,從而取得家長的信任和理解,讓家長更加配合班主任的教學管理工作,雙方皆以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自身教育行為助推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初中班主任的教學管理工作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相信在以人為本教育理論指引下,在未來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及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