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枝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蚌湖小學 廣東 廣州 510475)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而且身心發展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如果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沒有采取合理的方式,最終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一定的壓力。從目前的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來看,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這也要求班主任應該從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出發,在班級中開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的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應該正確的看待小學階段學生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并且積極尋找方法去解決這些可能存在的問題。從以往的教育經驗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之所以會出現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短暫的心理不平衡,但是許多班主任直接將心理健康歸結為思想道德范疇的問題,這反而給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在班級管理的時候班主任經常會發現有的學生不喜歡與其他學生交流,也很少會參與到班集體的活動之中,甚至在一些集體活動中還會故意破壞大家的節奏,許多班主任在面對這些學生的時候都會橫加指責,這反而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班主任應該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去和這個學生深入交流一下,對于學生的這種“破壞集體”的行為,班主任應該以一種傾聽的態度去認真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在了解的過程中班主任會發現,這些學生并不是故意不參與班級活動,只是因為沒有朋友、內心孤獨才會做出這種破壞班集體團結的行為。這個時候班主任就應該積極開導學生,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與其他學生交流溝通的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要開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塑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用一種相對寬松而且和諧的環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為學生的人格健全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打下基礎。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應該從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文化環境兩部分入手,以更好的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首先,生活環境方面,班主任應該積極通過一些課外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班集體的管理中,班主任應該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在班級中形成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且通過一些心理知識講座等方式來讓學生對心理問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有利于引導學生在遇到負面情緒時去自我疏導,這能夠顯著的降低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而從文化環境來看,主要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級中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每一個班級都有文化墻,班主任應該利用好文化墻的優勢,在文化墻里張貼一些名人事跡或者一些有引導意義的標語,比如“講文明、樹新風”等,真正能夠對學生起到一種思想引導作用。而在整個班級的風貌方面,班主任也應該引導學生去關注教室的衛生情況,保證教室內部的整齊和干凈,這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主題班會是許多小學班主任都會選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主題班會上班主任可以圍繞著一個既定的主題去開展一次高效的心理輔導。與其他的教育方式相比,主題班會的形式能夠很好的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集體活動之中。
當然,主題班會可以有很多種形式,班主任并不一定非要在教室中去對學生進行說教,在設計主題班會的時候班主任也應該積極尋找更多的管理模式,比如可以通過一些班級競賽的方式,用一節班會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一次與心理健康有關的知識競賽,在整個競賽進行的過程中,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與班級的其他同學積極的參與到同一個活動中,有利于學生的人際交往。而且,在主題班會進行的時候,班主任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的品格,這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述,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應該積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目前小學心理健康問題多發的背景去積極調整原有的管理模式,以更好的適應新時期的班級管理要求,也能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讓學生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