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圣
(福建省大田縣城關第一小學 福建 三明 366100)
耐久跑是小學《體育與健康》的重點內容,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耐久跑對于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極不喜歡,甚至感到很厭煩的一項體育競賽項目。它簡單枯燥,內容又單一,既沒有籃球灌籃時的精彩,也沒有集體拔河比賽時的激情四射。它是小學生最不喜歡的一項徑賽項目,由于缺乏興趣愛好,就注定在耐久跑教學中,學生不重視以及產生厭學,因而教師必須從教育學生思想上入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及學習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耐久跑的運動能力。
1.1 學生方面的問題。學生怕苦、怕累的思想較為普遍。當今的孩子都是家中寶,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父母,爺爺奶奶精心的呵護下成長,在成長過程中也養成了怕苦、怕累、怕臟的壞毛病,很多孩子在性格上有些孤僻,內向,不善于與同學交流,因此給耐久跑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雖然耐久跑可以提高學生心肺功能,增強體質,但耐久跑枯燥無味內容單一,在練習上學生就出現了厭學不喜歡,再加上小學的學生學習壓力大,而體育課程較少,體育課是他們放松的唯一的課,因而眾多學生對耐久跑既愛又不敢大膽的去嘗試,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對耐久跑的興趣,也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1.2 環境、場地方面的問題。耐久跑是一項室外運動項目,如果有好的場地,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愿意參與積極鍛煉的。在農村學校很少有甚至沒有一個標準的田徑場。特別是400米塑膠跑道,沒有好的場地,學生自然對于耐久跑就更不感興趣,耐久跑還受天氣影響較大,晴空萬里的時候,學生怕曬黑,怕中暑。下雨天,又必須停止室外課,因而也影響到學生學習耐久跑的連續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逐漸下降或轉移。在場地方面和環境方面的雙重影響下,大部分學生對耐久跑的學習就出現了不滿的情緒,在這種不滿情緒的直接影響下,學生學習耐久跑的興趣,也就慢慢的消失了。
2.1 分析學情,激發興趣。在耐久跑教學中,學生是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學生進行,這就要體育教師積極的,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學情。例如學生的身高、體重、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興趣愛好及個性發展。這樣才能判斷出學生懼怕和厭學耐久跑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并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耐久跑的課程標準,制定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訓練計劃。在安排練習內容方面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學情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要改變教師傳統教學方法,給耐久跑注入新穎內容。才能更有效的為提高學生耐久跑能力服務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
2.2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設計教學內容。小學生生理發育已經進入初期階段,身體各項機能和身體形態正處于發育期,這時期學生心理很容易產生叛逆,這時期又是發展耐力素質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要抓住此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改變傳統教學的方式。在傳統教學設計中,大多的情況下,教師直接宣布本節課男、女耐久跑的目標,從不給學生任何有效的激勵方法來刺激和調動學生跑的興趣,而一味的單調地重復地喊著“同學們快點,再快點”,或者是“同學們要跟上,跟緊了,別落后”。這些重復和乏味的語言激勵是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反而讓學生覺的耐久跑是很無趣的,就更不愿意參與運動。因此,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的一些新鮮的內容到教學中。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創編一些游戲,也可以把音樂融入到耐久跑中以及球類增加到耐久跑教材中等增加學生學習的新鮮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有效的水泥地,體育器材進行設計不同的跑。如越野跑,定期長跑,欄板和逃跑交替不同的形式運行,以提高學生的'耐力跑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耐力跑。
2.3 采用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學生身心健康方面,另一方面是提高體育成績方面。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有較好的教學水平及較高的專業知識,同時也是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力的一種考驗。基于這兩方面的考慮,教師必須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即可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又可以提高體育成績。具體做法。例如走跑交替訓練法、定時訓練法、定距訓練法、游戲障礙跑、把音樂融入課堂、競技的4x100米接力,迎面接力繞桿折回往返跑等等。讓學生在跑步中獲得了樂趣,心情愉悅,興致也就隨之而來。讓學生在游戲氛圍中跑,就會忘了耐久跑所帶來的恐懼和身體的疲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玩中樂、樂中動,從而也達到了訓練的目的,也能夠順利的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從而達到提高耐久跑的運動能力和成績。
總之,枯燥無味的耐久跑是無法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只有教師認真分析學生的學情,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在教學設計上進行創新,設計出更符合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內容。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耐久跑的熱情和激情,讓學生體驗到“跑中樂,樂中學”,從而提高學生耐久跑的運動能力,也為終身體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