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蕾
(江蘇省昆山市繡衣幼兒園 江蘇 昆山 215300)
根據我國新課標的規定,幼兒教育環節不僅需要能夠讓兒童通過活動和學習掌握相應的文化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其次,還需要尊重幼兒愛玩的天性,通過設置不同的活動區來培養心智,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深度挖掘幼兒在不同領域的潛質,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能夠合理的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構建相應活動區域,并根據幼兒反饋進行調整和改正。
1.1 幼兒活動區域的創建不合理。首先,我國很多幼兒園在組織區域活動,創設活動區域主題和內容的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況,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學段兒童的身心特點以及能力水平,需要根據其思維能力發展的層次來構建活動區域的相關內容,而一旦區域創建不合理,材料投放不合理,就會導致幼兒失去區域活動的興趣。其次還有很多幼兒園在構建活動區域的過程中形式過于單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這也導致了兒童在進行區域活動時,缺乏好奇心,很容易失去活動興趣,無法發揮出區域活動的有效價值。
1.2 活動教具大多粗制濫造。其次,由于幼兒園教育經費的影響,在開展相應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很多教具的質量較差,甚至粗制濫造。而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的自制教具,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無法投入使用或者容易損壞的,如果教具沒有定期更新也會造成兒童快速失去興趣,那么該活動區域也就失去了教育價值。這種情況在我國幼兒園中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有些區域在構建完成后,只使用過幾次,就被棄用,不僅浪費資源,同時也會對兒童造成不良影響。
1.3 班級幼兒人數過多,空間狹小。最后,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兒童數量大幅上升,這也就導致了目前很多幼兒園的教學資源過于擁擠,甚至人滿為患。幼兒園只能將更多的區域轉變為教學區域,從而開展區域活動的場地受到了限制。部分幼兒園還出現了師資力量短缺的情況,這種情況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和改變,就導致了很多幼兒園不得不放棄區域活動教學。
2.1 尊重幼兒身心特點,構建活動區域。為了能夠有效推進幼兒在活動區域活動中的深度學習,就需要幼兒園和教師能夠根據幼兒在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和每個兒童的興趣愛好差異,來構建相應的活動區域。
舉例說明,3~6歲年齡段,是兒童視覺系統發育的重要時期,很多幼兒的具象化思維能力,就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因此在構建活動區域過程中需要單獨設立美術區,通過適齡的美術作品以及線條、光影、色彩、構圖等元素的利用,來激發兒童視覺系統的開發和審美能力的形成。
另外該階段兒童表現出肢體和語言配合的強烈積極性,很多兒童在這一階段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有著飛躍式的提高。因此幼兒園需要設置相關的語言區和表演區,通過不同的活動形式、活動內容,由教師組織兒童進行詩朗誦,語言表演,童話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動,以滿足兒童的表現欲望,并發掘兒童在各領域的天賦,幫助其形成特長,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礎。
最后針對我國兒童普遍存在受溺愛程度較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現狀,幼兒園也可以設立相應生活區,通過普及生活小知識的形式來幫助兒童正確認知周圍的人和事物。更可以結合國家政策,對兒童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和訓練,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2.2 活動形式的豐富性。為了能夠讓兒童利用區域活動進行深入學習,教師還需要注重教學模式、活動形式的豐富性,不僅需要利用相應教具進行操作演示,同時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不同,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分層教學。通過幼兒之間的互相配合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也需要利用正向評價的方法來鼓勵兒童形成自信心,投入到區域教學、區域活動當中來。
2.3 從觀察入手,確保活動質量。最后,為了能夠有效確保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質量,就需要教師能夠保持觀察、仔細記錄、深入分析。例如某個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教師需要觀察其參與程度、積極性,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而分析其智力開發程度,身體協調性開發程度,粗大和精細動作的掌握程度以及心理狀態等。而為了保證觀察效果,還需要教師之間能夠互相配合,共享信息,最后才能夠通過相應觀察記錄,對每個兒童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規劃,確保幼兒能夠在區域活動中提高個人智力水平以及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有效推進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深度學習效果,就需要教師能夠構建合理的活動區域,通過豐富的活動形式以及細致的觀察來分析幼兒表現,結合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其學習質量,保障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