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 靜
(江蘇省淮安工業園區實驗學校 江蘇 淮安 223000)
如何實現后進生向優等生的轉化,是每一位教師都應當著重思考的問題。這既是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作為一個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小學德育教育,向這部分后進生施加以積極的德育影響,培養他們正確的三觀,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是實現后進生轉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都喜歡尖子生。這部分學生成績優異,好學上進,遵守紀律,自然而然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重點。而后進生則由于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與優等生有較大的差距,使得不少教師對后進生不夠重視,無論是課堂提問、課下輔導,還是平時對學生們的態度,都有明顯的差異。這樣做不僅無法實現后進生的轉化,還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想要實現后進生的轉化,教師首先應當充分重視后進生群體,給予他們平等的關心和態度。作為教師,應當擺正自己的位置,放平心態,以師長和親友的態度對待后進生,并且應當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支持和加倍的關愛,用教師的關心和教導,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位同學都渴望成為別人眼中的焦點,渴望成長和進步。后進生也一樣,只不過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教師應當改變對后進生的態度,在課堂上經常向他們提問,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讓他們感到自己被老師所重視。即使回答不上來問題,教師也應當給予他們鼓勵,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大膽發言,積極思考,遇到會的題目主動舉手,逐漸跟上教師的節奏和同學們的進度[1]。
后進生的不良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不能持之以恒,經常是三分鐘熱度,字跡潦草、做完題不能檢查等。這些不良習慣都使他們的成績提不上來。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時時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對他們的作業檢查更加仔細,發現問題及時幫他找出來,一對一地對其進行輔導。課堂中,發現他們有溜號的現象,及時將他們的思緒拉回來,讓他們一直保持良好的聽課狀態,真正在這40分鐘內有所收獲。時間久了,自己的成績有所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就回來了,這些良好的習慣也就自然而然養成了。
后進生群體往往學習進度較慢,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較差,與班級上的尖子生在學習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后及時對他們查缺補漏,針對他們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去解決重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應該把輔導的重點放在個別題目的講解上,而是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明白課下及時復習和課前預習的重要性。通過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輔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殷切期望,從而啟發他們內心的求知欲和學習動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結對子”活動,讓班級中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與這部分后進生結成一對一的學習小組,讓他們之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教師則給予這些學習小組以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提供一些學法上和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成為友好的玩伴和學習上的伙伴,共同成長,共同進步[2]。
后進生產生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家庭。一些學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子女教育的態度和方法不夠科學。另外,家庭的不穩定因素,例如父母離異等情況,也將對學生的心理、生活和成長產生非常大的消極影響。很多學習成績優秀、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成績突然下降,往往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響。這些不良因素對年幼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學生們的家庭因素,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和聯系,經常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子女成長的重要性。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相關的教育講座,邀請學生家長前來學習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提高他們對子女教育的能力。家校之間的共同努力,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加健康的環境,促進后進生的轉化[3]。
綜上所述,后進生的轉化是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廣大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效果。不僅要重視后進生的成長,關心他們,愛護他們,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走向正確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