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香
(甘肅省和政縣羅家集學校 甘肅 臨夏 731205)
核心素養和素質教育有著內在的聯系,從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要求。數學核心素養也是學生知識學習、技能運用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有助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環境,促進終身學習理念,實現全面發展。核心素養下的學生培養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依托于學科的教學來共同完成。所以培養的前提就是確立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也是以學生發展整體為具體化,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心,數學核心素養的體系的建構也至關重要。通過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等理論知識的積累,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各個方面的作用,做一個有創新思維,會反思,具有一定的解決實際數學問題能力的個體。
1.1 小學教師的數學專業素養有待提高。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需要通過熟練、準確的教學方式才能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具備較強的數學專業素養。數學專業知識不僅包括書本上的知識,還應該包括對數學價值的認識和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同時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還包括教師對數學知識的轉述,如何借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專業知識要學會對眾多知識的綜合運用。目前,小學教師專業知識掌握不準確,小學數學教師沒有認真鉆研教材,完全借助課本內容,對教參的運用較少,數學概念認知不透徹,專業教學技能有待提高。
1.2 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有了興趣,學習數學會輕松很多,這一點很多教師不言而喻。但由于小學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和枯燥,并且數學題型變化多樣,再加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限、理解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很多小學生認為數學學習很難,加上小學階段其他學科增多,每天要學習的內容對,有些學生還會覺得壓力較大,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1.3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欠缺。思維惰性導致數學思維能力減弱,思維機械導致數學思維能力減弱,教師的不放心也是導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數學問題,不能設身處地地與學生的思維程度形成共性,導致學生的數學教學不適合學生的發展層面,這樣就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漸漸更跟不上課堂教學的進度,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思維也被抑制了。
2.1 教師多鉆研教材,靈活運用。數學教材給我們呈現的是教學內容,用好教材是數學教師的首先任務,立足課本才能不偏離教學方向。這就需要數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找到一種合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認真研讀教材,不能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使用教材,發揮教材的最大作用。要對教材有個整體性的把握,要有長遠的眼光去審視教材。吃透課本,從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概念出發,通過研讀教材,弄清編者的意圖,前后知識的銜接和新舊知識的融合等等,教學的完成情況需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識、要滲透怎樣的基本思想、培養學生哪些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2.2 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策略。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學習動機的關鍵,可以有效地克服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反之,不好的學習習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出現學習意志消沉的現象。通過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和仔細審題的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題的準確性,這也是是解決數學問題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審題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及時找準已知量,借助已知條件可以找準題中蘊含的數量關系。小學生經常出現套用公式的現象,主要還是不會數學的觀察和數學的思考,沒有養成仔細審題的好習慣,沒能梳理好條件個問題的關系。另外要養成反思總結的好習慣。小學生很少有反思總結的良好習慣,他們往往在老師講解完錯題之后,照搬全抄地修改過來則認為結束了,這樣在他們遇到同樣或者類似的問題時候仍然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在出現錯誤后第一時間進行反思,加上自我的思考,就能夠很快找到自己的知識盲點,在自己的潛意識里有了一定印象,以后再遇到同樣的題型時就會輕而易舉解決。
2.3 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息息相關。如果我們把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與我們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經常把數學知識運用到數學實踐中,就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強烈的求知欲,逐步形成穩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也會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這也就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中的數學思考和數學實踐能力。所以小學數學課堂要成為數學生活化的縮影,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然過渡,能夠觸類旁通,從而是數學知識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拓寬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