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宜
(廣東省蕉嶺縣桂嶺學校 廣東 梅州 514100)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毙W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也是學生人生中提升人格的關鍵時期。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雅智”教育旨通過實現“健體、養習、陶趣”三個培養目標,在極為關鍵的六年小學生活中培養學生文雅的言談、優雅的舉止、睿智的頭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高雅情操的形成,為孩子贏得美好人生。以下是我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雅智”教育的初步探索。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想做好的教育,就應該從以身做起,從成就好的課堂開始。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教師要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熏染學生的行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開學時,我班的衛生情況不好,總會發現有些孩子隨地亂扔紙屑、喝了牛奶的盒子放在課桌里不扔進垃圾桶或者無視地板上的紙屑等。為此,每一節思想品德課和少先隊員活動課上我都會強調學生們要注意衛生,不能隨地亂扔紙屑等,這樣下來第一、二個星期有點效果,但是第三個星期開始,孩子們就不把我的話當回事了,班上的衛生情況也沒有好轉。于是,我改變了一下策略,不再強調衛生的問題了,而是采用獎懲措施,讓學生自我監督,評選出講究衛生的孩子和不講究衛生的孩子,對不講究衛生的孩子采取罰掃地的措施,這樣一來,教室的衛生有了好轉。有一天,我發現班上一些孩子看到地板上有紙屑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里,我很是高興,及時在班里對這些孩子進行表揚,有個同學站了起來說:“老師,我們只是學您而已,上次我看到你把地板上的紙屑撿起扔進了垃圾桶……”哦,原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中的注意自己語言、體態以及板書等,盡可能體現優雅,讓學生體會美,從而陶冶情操,形成文雅的語言,優雅的舉止。
我國現當代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從細節抓起,充分挖掘教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從開學初,有意識開始培養學生的各項習慣,以潛移默化、以循序漸進。在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類》由“整理房間”和“一起來分類”兩個活動構成。雖然學生對分類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大多數學生還不能完整的對物品進行分類,對“分類是需要一個標準的,并按這個標準去分類”沒有清晰的感知。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動手,讓學生形成分類的意識,為學生在未來的生活與學習中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打下基礎。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整理書包,并上臺展示、介紹自己分類的結果、說說這樣分類的好處,讓學生感受分類給生活帶來的好處并將所學運用生活中。再追問,如果房間像淘氣那樣,會出現什么結果?學生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不分類整理物品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利用周末,讓學生拍下整理房間前的照片和整理房間后的照片,形成對比,從而讓學生明白良好的習慣,能讓生活和學習變得有條不紊。通過這一單元,學生丟三落四的習慣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樣的教育,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數學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是勞動人民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數學知識源于實踐,寓于生活、生產中,教學要服務于實踐、高于實踐。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把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有價值的數學,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在新授課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小兔請客》中,我以小兔、刺猬為引入點,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也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情境一:今天,小兔子特別高興,因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邀請了她的好朋友到家里過生日。情境二:忽然,小刺猬的媽媽打電話來了:“小刺猬,你的作業還沒有完成呢,快點回家做作業!”小刺猬聽后很難過。小白兔安慰小刺猬說:“小刺猬,下次記得做完作業再出來玩哦。這盤果子你帶回家跟刺猬阿姨一起分享吧!”“好的,謝謝小白兔?!毙〈题吖樱吲d的回家了。同學們,現在你又得到了哪些有關果子的數學信息呢?以這兩個情境,引出本節課的重難點,既讓學生在好玩、有趣、輕松的課堂氛圍中解決了新知,又讓學生明白要學會分享以及外出時要征詢家長的同意的道理。
小學階段的學生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和表揚,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分數中的分一分(一)的教材中,有一組軸對稱圖形,需要學生找出該圖形的二分之一。在做題的過程中,一些細心的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這一組圖形的特點,判斷出這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并利用對稱軸很快地找出了圖形的二分之一。我認為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是教育的成功所在。為此,我對學生進行了一番表揚,表揚學生們能夠運用之前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新知識。以此,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
“雅智”教育的滲透,需要老師充分挖掘課本中的素材,注重學生品德、言行的引導和培養,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也需要一定是時間與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