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盛
(廣西省河池市東蘭縣縣城中學數學組 廣西 河池 547400)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足,并且還無法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導致教師的教學工作“事倍功半”,不僅如此,教師還發現,部分學生還存在學習興趣低下的問題,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深入的知識學習,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將大好的學習時光白白浪費。所以為了避免學生出現以上現象,并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開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為學生建立良好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使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
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將“教知識”作為課堂主要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以至于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課堂教學除了知識的傳授外,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殿堂,要想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教師首先應培養積極、向上、樂觀的情感態度,而教師正確的情感態度能夠使學生受益終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情感方面的熏陶和感染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學生對一門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會使學會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當學生被鼓勵和信任時,學生會因為教師的信任和喜愛而樂于學習。再加上初中生身心發展和心理特征,叛逆的同時又特別希望獲得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另外,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難度并重的學科,很多學生會因為數學難學而產生排斥,所以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不僅要多關注學生情感交流,同時還要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以飽滿的精神和愉快的情緒來感染人,讓學生發現數學魅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2.1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占據課堂主導地位,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狀態,同時還會引發學生對教師的不滿情緒,因此,若要避免學生出現以上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改變刻板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使學生逐漸理解數學課程,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進行《相交線與平行線》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避免對學生進行“灌輸”的情況出現,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為學生設計一個討論問題,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討論,之后將討論的結果向教師分享,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總結,以及學生理解錯誤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了解,不要將概念強加給學生,通過交流互通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愿意主動進行課程學習。
2.2 激發學生興趣。積極感情與消極感情共同組成感情的分組。有很多形容積極感情的詞語,像高興與快樂,信任與善良;那么形容消極感情的詞語有哪些呢?像悲痛與嫉妒,仇視與恨等就是形容消極感情的形容詞。差異化的感情會對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有差別的影響,積極的感情才是最開始要關注的,老師們在每一堂課開始的時候就要使用各種方法來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出興趣后就能產生初步的熱愛,這樣離激發出學生們的數學情感更近一步。學生與老師之間,平等的交流是下一步的前提。教師們要懂得換位思考,想一想學生們正面臨的問題,找到問題的關鍵才是重點。同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善于鼓勵,既然是素質教育,那個鼓勵學生全方位學習是必要的。數學教學更需要鼓勵,學生們的個性教師們需要重視。教師們應當兼顧成績和興趣兩個方面,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們發現自己的長處,規避自己的短處。
2.3 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質。教師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教師的素質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品德。隨著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學生對教師也有了新要求,他們喜歡風趣、幽默、年輕的教師進行教學,因此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領導者,一定要注意學生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學生友好相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使學生能對教師產生親切感,進而對學習數學更加感興趣。
綜上所述,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至關重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情感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僅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中要豐富教學形式,創建情境教學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其次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教材,尋找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產生共鳴,從而有利于課本知識的學習,最后教師還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使學生以教師為榜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