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艷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小學 河北 三河 065200)
“e”時代下,QQ、微信等平臺的推廣和使用,為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實現實時快捷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新冠來襲,停課不停學,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家校有效溝通,實現協同育人目標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我們確立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家校溝通策略研究》這一課題,下面談談研究過程中的具體做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家校協同育人的理念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但在家校溝通上還存在不及時、隨意、單向、層次不深、家長和社會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等問題。針對存在問題,結合疫情下停課不停學的背景,學校充分利用網站、微信、QQ、釘釘等家校溝通平臺,建立了信息技術支持下學校主導、教師家長雙主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家·校·師·“四位一體”的有效溝通模式。
學校是立德樹人的專門機構,在家校溝通中承擔主導作用,應指導家長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教師是家校溝通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家長也是孩子的教育者,要把孩子的情況積極主動的反饋給老師,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和方法,所以教師和家長都是溝通的主體,溝通中學生并沒有置身事外,要適時參與其中。學校、教師、家長、學生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再看我們的家庭教育現狀,普遍存在缺位或錯位的問題,家長們有的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和分數,有的過分依賴學校教育,所以提高家長的家教理念和家教方法是學校第一要務。
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微信群,通過召開會議,征求他們對家長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制定特殊環境下如何讓家校合作發揮最大效益的措施。在校園網站上開辟“家校互動”、“教子有方”專欄,更新內容。在微信公眾號上設立“家長課堂”欄目,及時把經典的家教文章、實用的家教案例推送給家長。利用QQ視頻會議功能召開網上家長會,進行家教培訓。
通過宣傳學習,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是道德品質的培養和良好習慣養成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為家校溝通奠定了基礎。
眾所周知,微信社交軟件具有及時、便捷的優勢,能實現人與人之間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等多元化的溝通與交流。
學校建立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通知、活動倡議、安全提示、一封信等內容,重要地方重點標記,讓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學校相關規定和要求,支持配合學校做好相關工作。學校利用微信公眾號,發布教研動態,活動安排,教師風采,成果展示,促進家長對學校辦學理念、學生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的了解,并隨時征集家長的反饋意見及建議,密切家校溝通。
疫情期間,學校組織開展了“停課不停學,我們學什么”主題教育活動,首先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第二小學停課不停學,我們學什么”教育活動安排,活動包括七個方面:勞動能力培養——學做家務活兒,孝心獻給家人;自主自律教育——合理安排每一天,德智體美齊發展;生命安全教育——學習防護知識,懂得珍愛生命;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面對疫情,健康快樂成長;愛國主義與責任擔當教育——關注疫情發展,致敬抗疫英雄;生態環境教育——探尋病毒來源,保護生態環境;理想信念教育——尋找自己榜樣,樹立崇高理想。七項活動全體同學全員參與,倡議家長協助學校陪伴孩子抗擊疫情,歷練成長,請家長挑選孩子參與活動的照片、作文、手抄報、視頻等資料發給班主任,班主任發在學校群里,為制作微信公眾號提供素材。
活動安排發出后,家長和孩子們積極參與,教師、家長、學生密切溝通,家長按時間節點傳送作品,學校微信制作團隊及時下載、整理照片資料,之后分類制作發布二十多篇公眾號。活動中孩子們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得到了鍛煉,也留下了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難忘瞬間和美好回憶。
4.1 班級群的建立。開學第一天各班迅速建立班級微信群,班主任為群主,成員包括任課教師、學生家長。每個學生原則上只能一個家長進群(特殊情況也可以2個),家長以“某某同學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名字,這樣能一目了然,便于老師查找。任課教師的名字命名為:某某科老師,方便家長聯系。
4.2 班級群的管理。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了更好的管理班級群,學校統一制定班級群公約:不邀請非本班學生家長加入;班級群只用于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不發表與孩子學習生活無關的言論,不作為家長與家長聊天使用;群成員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網絡信息管理規定,不傳播謠言,不轉發色情、病毒鏈接;不得在群內發各種投票、廣告的網頁等;尊重其他家長,如有孩子之間的摩擦,請及時和班主任電話溝通,不要在群里指責其他孩子和家長;違規者,班主任可做暫移出群處理,待改正后重新進群。
班主任須注意:個別學生有問題要單獨與家長溝通,普遍問題可以在班級群里與家長交流;在群里不公布成績,不公布排名,不點名批評學生;曬照片、曬作業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多表揚,少批評;注意說話的方式,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4.3 班級群的使用。利用班級群發布學校或班級的通知、規定、提示、安排等,讓家長們第一時間了解學校相關規定,便于督促、幫助學生完成。利用微信小程序在線填寫電子表格,方便快捷,如開學初的學生信息登記,疫情防控期間《學生滯留域外登記表》、《核酸檢測情況登記表》等。教師在班級群里分享教育教學資源,便于家長和孩子交流學習。用班級群雙向反饋孩子在校在家的情況,老師把班里的新鮮事兒、特色活動、各類成果、風采展示等照片或視頻發在群里,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分享孩子取得進步的喜悅;家長把孩子在家讀書、練字、勞動、鍛煉的照片、文字等分享出來,教師適時評價。
零距離的互動、溝通與交流密切了家校關系,親子關系,促進了學生道德品格的提升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5.1 家長學校活動。召開了線上家長培訓會,聘請博瑞心理研究院趙紅校長做“家校心連心,攜手共成長”家教講座,進行具體的家教方法指導。
5.2 請家長志愿者為孩子們進行線上授課。10位家長志愿者為孩子們分別上了疫情防控、書法繪畫、體育訓練、手工制做、垃圾分類、牙齒保保健、交通安全、心理維護等10節精彩視頻課。講課的家長和孩子一起搜集資料,設計內容,錄制視頻,收獲滿滿。學校按課程表安排把視頻傳給家長,大部分家長都和孩子一起觀看了視頻,看完后十幾位家長主動聯系老師,申請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5.3 組織開展線上教育活動。為豐富學生的居家學習生活,讓學生在誦讀中華經典中啟迪心智,陶冶情操,學校組織了四月飛聲,傳誦經典”線上親子誦讀比賽活動。活動前,班主任充分利用微信群進行宣傳,并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對學生進行線上指導。4月28日-4月30日晚上,分低、中、高三個年級段舉行了線上誦讀比賽,參賽的孩子和家長個個精神飽滿,聲情并茂,評委現場打分,現場評獎,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在精心設計的家校共育活動中,老師和家長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協商,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達到和諧統一。
蘇霍姆利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做兩個教育者,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取傳統家校溝通模式之長,融信息技術環境下家校溝通新策略,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我們課題研究的目標,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將努力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