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杭葦
(江西省上饒市第一中學 江西 上饒 334000)
高中生物教學中,社會責任不但是高中生物學科教學培養模式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們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其進行全面充分的關注,并積極落實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要求。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通過科學實踐的方式來解決具體的問題,要求學生能夠在項目的開展過程中更好地學習實踐,并對相關內容進行吸收,獲得相對應的認知。教師應當將具體的知識情境化,將其變成一個項目,使其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并讓學生圍繞著具體的主題進行探究和合作交流,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相對應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相應能力。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為了探究微生物在實驗室培養的相關內容,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小組的模式來對空氣中的微生物細菌進行采集和培養,更好地發現不同時期微生物的實際情況。實際上,基于科學實驗探究來完成高中生物教學實踐工作是一種有效的生物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來不斷進行思考,并且構建出相對應的完善的知識體系,使核心素養模式能夠成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了解并掌握知識,體現出高中生物教學的具體要求和目標。實際上,在學校所開展的整體教學體系中實現生物教學實踐的模式、研究性學習等方式是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由于這種教學方式會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產生緊密的聯合,因此學生會對其產生興趣,并主動地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對內容產生相應的了解[1]。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體系以及客觀的認知能力來確定社會熱點問題,并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性的論證和學習,讓學生圍繞具體的問題,從教材以及網絡等多個方面尋求信息,并結合自己尋找到的信息進行自主性的探究,在網絡平臺中對于具體的探究成果進行展示,以培養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評價和分析決策能力。具體來說,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在開展基因工程的教學時,學生對轉基因技術和相應的成果產生了一定的研究,就可能會對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前景產生興趣。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討論對于轉基因產品的認知情況以及在轉基因產品安全方面的有效解決方式,還有人們對于轉基因的認知中存在的盲目性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于相關的內容產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學生對于高中生物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和實際生活的有機融合來讓學生了解到人們對于轉基因工程相關問題的具體想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達到核心價值教育的目的[2]。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一般會對生態環境系統的穩定性以及生態工程等方面做出相對應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可以組織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解,有效地豐富教學的資源,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機會。通過課堂的形式來讓學生對了解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交流和討論工作,進而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養成環保的積極習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于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不環保現象提出有效的解決建議,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參與感,并促進社會責任感的有效培養[3]。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于生命的認知方面也具有相對應的內容,需要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生命世界,結合一些具體的案例來了解到生命在社會中存在的具體價值,對人生的價值產生客觀的認知。通過有效情境的創設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地感受到真實的世界。教師在情境中進行教學,可以滲透生命教育的一些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讓一些思想規范的意識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中,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對所學習到的知識中蘊含的價值觀念產生相應的了解,保障教學效果的提升,并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于生命的客觀認知,提高學生在社會中的價值,讓學生具有更高的社會擔當[4]。
總體來說,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部分,需要讓學生更科學地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進行分析,相信科學,重視生命,保護環境,形成積極向上、樂觀良好的生活態度,讓學生具有更高的社會責任感,使其在未來的健康成長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融入到環境中,成為更加全面的綜合性人才,提高學生的社會擔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提升,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