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榮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城西幼兒園 福建 上杭 364200)
盡管幼兒體育教育注重健康和發展,趣味性足,兒童的參與性好,但是在紅色精神融入方面還缺乏有效的方法,在幼兒園多個教育環節將體育運動和紅色精神滲透其中,從學習、生活和各個學科中進行多元化滲入,生產具有紅色精神的體育教育內容,充分發揮幼兒園體育課紅色精神的滲入價值。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學前教育活動中不僅要進行基礎的文化教育和科學教育,更要進行紅色文化,通過紅色文化,促進幼兒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幼兒成長為社會和國家需要的人才。最后,學前教育中滲透紅色文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途徑。新時代,紅色文化得到了廣泛重視,在學前階段巧妙利用教學環境和學科教學,如何以有效的教學落實立德樹人,契合新時代的紅色文化教學理念,也能促進學前教育教學改革,使之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成長,促進幼兒的終身發展。
2.1 創設良好的紅色精神教育環境。運動無處不在,幼兒在園區內的時時刻刻都是在運動,要實現對幼兒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教育,就要打破傳統單一體育教育的思維,將體育教育和紅色精神在各個方面結合起來,全面實現紅色精神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體育課,還要覆蓋幼兒學習、生活和玩樂在各個區域,建立幼兒園紅色精神滲透的廣義運動環境,讓幼兒身處在紅色教育環境當中。一進園區就要感受到生動貼切的紅色教育資源,讓幼兒深深地被紅色精神所感染。在園區的必經之路建設紅色長廊,呈現紅色繪畫和小故事,設置偉大祖國、革命先烈、不忘國恥、感動中國等板塊。在上下樓梯的位置張貼革命導師和紅色英烈的畫像,在幼兒休息區放置雷鋒的語錄,在游戲區域放置革命先輩的雕塑,在家長接送區播放紅色影片和紅色歌曲等。在各個教室、寢室、活動室、餐廳、洗手間等區域張貼紅色格言,訴說革命傳統,潛移默化地培養紅色情懷。在幼兒園展覽區等環境中,還可以大量擺放紅色文化道具,延續革命傳統。
2.2 編草鞋,住窯洞,八路軍生活親身體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里,草鞋、窯洞是八路軍生活戰斗艱苦卓絕、革命意志堅定的歷史見證和象征。為此,教師在區域設置中創設“我和草鞋”主題區域,組織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草鞋的材料,如玉米皮、麥稈、黃麻等,在活動中帶領幼兒認識草鞋、學習編草鞋的主要方法。在美工區域活動中,幼兒自己選擇材料并動手編制草鞋,開展“草鞋秀”,講解自己制作草鞋的方法。教師借機引導幼兒一起試穿,觀察草鞋和現代鞋子不一樣的地方,引導他們體驗八路軍生活的艱苦以及現代生活的美好。在角色區中,組織幼兒角色扮演。小小解說員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耐心地介紹草鞋的特色和歷史故事。加上“窯洞”這一主題區域,幼兒通過畫窯洞、住窯洞,切身體驗八路軍生活的環境。幼兒在制作、介紹、角色扮演中,切身體驗了八路軍生活環境的艱苦,感知八路軍戰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也更加了解了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
2.3 做好體育課紅色精神滲透的常態化教育。教師要實現紅色教育天天講,保證每周舉行一次紅色教育主題班會活動,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比如在突圍活動中,將椅子擺放一圈,進行突圍,讓幼兒快速鉆過椅子,感受紅色文化。還可以開發一些紅色精神教育的校本教材,將教師組織起來,大家集思廣益共同編寫教材,將紅色精神融入教材之中。教材編寫要注意將抽象事物具體化,比如以解放軍戰士為背景,編寫各種體育動作的連環畫和趣味畫。除了傳統的兒童畫資源之外,還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大量引入試聽資料,給幼兒帶來多方面的體驗。在體育課上,讓幼兒根據視聽資料進行學習,比如讓幼兒根據視頻資料模擬兒童節小戰士使用紅纓槍的技術動作。同時確保教材能夠正確地引導幼兒的行為,促進幼兒的道德教育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給幼兒創設情境。比如在上甘嶺精神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情境:戰士們只有一個蘋果,為了讓別人吃蘋果,戰士們自己不吃。根據此設計一個活動:互相將蘋果放入另一個小朋友的籃子里,另一個小朋友拒絕,快速將籃子拿開,如果被放入就算輸,通過這種體育游戲,鍛煉幼兒的敏捷力,同時也讓幼兒學習上甘嶺精神。在教學活動中,要激發幼兒的興趣,利用幼兒強烈的好奇心進行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問出為什么。比如在進行“送雞毛信”ss的體育游戲中,教師可以各種引導:“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雞的羽毛都能干什么嗎?海娃為什么要用雞的羽毛送信?你們可以用雞的羽毛做什么東西呢?”
給幼兒植入紅色基因,充分發揮幼兒園體育課紅色精神的價值。除了要做好以上幾點,更要強化制度建設,制定相關的準則規范,完善相關評價指標,評選校園優秀紅色體育教師和優秀紅色體育幼兒,建立幼兒園紅色精神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