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玲
(浙江省瑞安市馬嶼鎮中心小學 浙江 溫州 325208)
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一生發展的重要能力,包括口頭語言表達和書面語言表達。兒童自開始牙牙學語,就是口頭言語發展的開始。而學生開始學習語文,則是書面語言發展的開始。小學階段是學生言語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學階段學生開始學習習作,結合學生知識能力水平,分層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小學語文習作的教學中,重要的是能夠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來。能夠運用語言和文字表達思想是每個人發展的重要方面,而小學生習作的學習就是為了培養學生今后語言表達的能力。如何在小學語文習作中實施分層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并且在小學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小學生字詞和語句的含義掌握不夠,字詞儲備量也不夠豐富,所以在習作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結合小學生特點,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實際,由簡至難、由淺入深,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幫助學生學習習作。習作的前提是學生能有一定的詞匯基礎和語法知識基礎,然后才能理解文字所表達的含義,并能使用字詞連成句子,又能用句子組成文章。所以教師要篩選一些符合學生語文水平現狀和言語理解能力的現狀的習作材料,同時這些習作材料的內容需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愛好,學生在對習作材料充滿興趣的情況下進行習作,有助于學生習作能力地培養和提升。例如在《讓生活更美好》這一習作訓練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可以搜集一些科技讓生活更加便捷的例子,引導學生感受到科技對生活的改變,其次再啟發學生思考現在的生活中有哪些不便,是否可以通過科技來改變。最后再引導學生將所思所感組詞成句,組句成文。由此一步步引導,分層進行,幫助學生學會寫作。[1]
對于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小學生可以親身感受,然后才能在習作中形象描述、抒發情感。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創設習作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記一次游戲》這一習作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參與一些游戲,然后通過引導學生設計游戲名稱,總結游戲規則,發表參與游戲感受和總結游戲所得。通過層層引導,并且學生先口頭表達,這也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的過程,然后再幫助學生將整個過程反映在文章中。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在語文的學習中相輔相成,而讓學生通過參與游戲,然后自己寫、自己說,在自己表達和聽別人表達的時候,都能幫助學生形成寫作的素材。同時,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也會激發學生對語文習作的興趣,提高習作的能力。[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生需要多多閱讀和積累字詞,為習作奠定基礎。語言類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通過足夠的練習來鍛煉自己的能力。小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內外學生的閱讀來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通過對詞語、成語、優美句子和段落、名言警句和詩詞的閱讀和記憶,來幫助學生練習習作。只有通過閱讀,學生才能掌握更多的素材,也才能在習作的過程中運用。對小學生而言,多加練習對提升習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相應的關聯習作材料,以及在課后布置一些難度合適的習作材料,讓學生在練習中學習英語,提高習作水平。例如在《有你,真好》這一習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先從課堂內外給學生普及一些描寫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詞語和句子。然后再給學生一些描寫人物的文章。同時,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人物的特點,然后再給學生一些相關的習作材料,讓學生在課下去習作。小學生習作素材較為短缺,廣泛的閱讀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時,習作本身也需要學生更多的練習才能掌握相關的技巧,所以在小學語文習作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勤加練習習作和廣泛的閱讀,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3]
傳統的教學方式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標準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小學是學生開始接觸各個學科的階段,教師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更多的、難度更大的學習,小學教師不僅僅需要教給學生最基礎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有利于終身發展的各項能力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習作能對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小學生語文發展水平參差不一的特點,實施分層教學。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課堂、設計課堂,結合分層設計的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