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韜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湯川中學 福建 尤溪 365100)
初中學生由于面臨著中考的升學壓力,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成績的提升上,忽略了對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明白學生的英語素養是通過廣泛的閱讀和積累來實現的,而不僅僅是進行課本內容練習。英語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更有助于學生人文修養的提升。
1.1 英語閱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在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沿用著傳統的觀念,認為英語的學習就是將英語翻譯成漢語,更多的對詞匯和語法進行講解,而忽視了對英語背景和文化內涵的探索,致使學生對英語文化了解不夠。再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也無法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推理。
1.2 英語閱讀內容較為單一。在我們的初中英語閱讀學習之中,很多教師還是沿用著原有的閱讀內容,這些閱讀內容已經無法滿足課程改革之下的學生需求,學生對此也缺少一定的興趣。而隨著我們時代的不斷發展,原有的閱讀材料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必然會讓學生喪失興趣,更談不上對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
2.1 運用教學情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英語的教學和其他學科有所不同,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和漢語的思維有著一定的區別,如果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不能對英語產生良好的興趣,很容易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的心理。針對于此,在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之下,要注重運用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1]。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多媒體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當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創建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創建教學情境的時候,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認真研讀教材,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學習仁愛版九年級《Amazing science 》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將課文當中的提到的火箭技術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給學生營造一個逼真的場景,從而使學生快速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2.2 結合學生情況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學習能力、基礎知識都有所不同,會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在日常的教學當中,為了更好地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保證全體學生的共同提升,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2]。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將其分成一組,是為優秀組。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則分為困難組,學習能力中等,基礎較為平均的學生,可以分為中等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英語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而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He is really the pride of China》這一課程的時候,對于學習困難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判斷對錯的題目,或者是填空的題目,主要就是基礎題目。而對于中等組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根據閱讀的內容和標題進行連線,優秀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寫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這種方式,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提升。
2.3 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快速時期,思維水平、認知能力都處于關鍵時期,同時也有著自身的一些想法和觀點。在這一時期之內,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都逐漸的趨于成熟,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當中引入一些課外讀物,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由于面臨著中考的壓力,學生的時間較為有限,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十分喜歡的課外讀物來幫助學生加強對教材的理解,擴展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閱讀寫作積累素材。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之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將會事半功倍。英語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更加注重交際,只有學生擁有足夠的積累,在寫作的時候才能夠更加富有情感,生動。例如,在學習《China and the world》這個單元的時候,里面有很多關于中國的山河景色,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英語周報》相關國家的景觀的文章,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國家的自然面貌,同時也可以掌握更多的英語詞語,還可以為學生的寫作積累素材,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也有一定的好處。
當今社會是一個國際化的社會,對于學生的語言要求也越來越高,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需要每一個人都能夠掌握。教師在教學當中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