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梅玲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兩江鎮中心小學 廣西 桂林 541000)
小學數學和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對于學生的思維要求更加活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注重對學生數學知識的教學,更多的是對學生數學思維,尤其是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的特點,就是不斷地創新,具有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形成與教師的教學是分不開的,只有在教學當中勇于放手,引導學生積極性知識投入到實踐中,才能夠有效的分散學生的思維。
對于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整個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這就要求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培養的時候,需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教師在講授新的知識的過程當中,盡可能得用學生學習過的舊知識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利用舊的知識進行新的知識的推導,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的思維[1]。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減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之前學習的加法的內容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回顧加法的思維的同時,理解減法的思維。如,在進行84-22=62的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計算62+22=84,讓加法和減法產生聯系,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減法運算,也能夠明白數學思維,對于新舊知識聯系的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內容較為枯燥單一,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切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動手操作發展自己的思維。小學生本身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提出問題[2]。這種人人進行動手實踐,人人參與的活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數學思維的發展。例如,在學習了角的相關知識之后,為了讓學生對于角的概念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畫一畫。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利用鉛筆擺出一個三角形,觀察一下,其中有幾個角,一共用了多少根鉛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擺放,很快就能夠得出三個角、三個鉛筆的結論。這時,教師再進一步地進行提問,如果擺出兩個三角形,那么最少需要幾根鉛筆?兩個三角形有幾個角呢?這時學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有的學生擺出了兩個獨立的三角形,還有的學生這兩個三角形共用一個邊,擺出了一個長方形。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我們的問題是最少需要用幾根鉛筆,大家想一想什么樣的方法才是正確的?對于擺放正確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肯定同學善于思考的行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思考,既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也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數學思維。
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新的課程改革下,對于學生數學思維,尤其是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十分注重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價值。例如,在春游活動當中,很多教師都是親自去安排,進行物品的采購。但是作為數學教師,可以將采購的任務交給同學們完成,將需要采購的物品,列出一份清單,在將這份清單進行簡單的分組,根據班中學生的分組情況,每個小組采購清單的一部分。這樣,在春游準備的活動當中,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大部分學生都有著在生活當中進行采購的經驗,因此學生都能夠處理的很好,有的學生負責計算商品的價格,有的學生負責和老板協商價格,還有的學生則負責最后商品的檢查和價格的核對。學生在購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后,都顯得十分的高興。雖然物品采購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過程,但是其中運用了很多的數學知識,如小數的計算、加減法的運算、統計等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社會實踐來驗證所學的知識,也認識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們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對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有著一定的提升效果。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當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數學思維的培養和發展,需要扎實的基礎,運用新舊知識的聯系,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社會實踐當中不斷地進行運用。作為教師要認真的鉆研教材,做好課堂的引導者、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實踐當中不斷地發生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