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廷歡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中心小學 廣西 樂業 533200)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出發,并將生活元素融入進實際教學之中,從而使數學問題回歸生活,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閱讀以及知識儲備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從而使學生的感情思維逐漸轉化為抽象能力,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不斷提升上去。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面對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他們對這門課堂的學習欲望較低,因此我們作為新時期下的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內容為學生建立相關的生活化情境,從而使學生在所熟知的環境中展開互動交流,以此強化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記憶,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1]比如,在教學《節約用水》這節數學知識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借助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開展教學活動,大家都知道水是我們的生命源泉,更是學生在生活中所經常見到的物品,那我們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來播放水的圖片或者視頻,然后鼓勵學生大膽的講一講自己家用水的來源,有的學生說是河里,還有的學生說是雨水,當學生回答完之后我們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生活用水是來自于地下水,地下水的資源會越用越少,所以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洗手洗臉和洗刷碗筷的時候要懂的節約用水。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在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個水龍頭每個小時會滴1ml的誰,那這個水龍頭一天會滴多少水呢?如果在我們的城市中有一千個或者是一萬個這樣的水龍頭在滴水,那又是滴多少呢?當學生思考過這個問題之后自然能夠深入理解節約用水的知識,同時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會形成節約用水的良好行為習慣。
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小學數學從教者來說,我們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分析當前學生的生活狀況,在此基礎靈活制定教學方案,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練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在以往學生所理解的數學知識中多數只停留于表面,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將生活元素融入進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課堂所學知識。[2]比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數學知識的時候,我將一元還有十元還有二十元的人民幣帶到了課堂中并展示給學生觀看,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有的可能并不能認識到人民幣所代表著什么,但是學生對錢卻是熟悉的不能做熟悉了,那我們完全可以從學生所接觸到的錢來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認識到錢就是指的人民幣,以此強化學生對人民幣概念的認知。然后在將超市購物的真實情境融入進課堂之中,將課堂模擬成超市,讓學生來扮演收銀員的角和消費者的角色,并將物品設定好價格,這樣學生就能夠借助消費者和收銀員的角色來計算所購買物品的價格,從而使學生加深對人民幣的了解,同時還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元角分之間的換算規律。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是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實踐并應用所學知識,以此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教學《自行車里的數學》這節數學內容的時候,我們在課堂的初始階段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活動,讓他們大膽的講一講騎自行車的經歷與感受,并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自行車的前后齒輪有多少個嗎?雖然學生很喜歡騎自行車,但在實際生活中并沒有注意過自行車前后輪的情況,那我們可以借助這樣的問題并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自行車前后輪的圖片,這樣自行車所涉及到的數學知識自然被引入進了課堂之中,學生也就明白了自行車前齒輪轉動一圈長度就是鏈條走過的距離,而后齒輪也會走出相應的距離,然后我們在課堂上繼續展示幾種自行車的圖片,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哪種自行車騎起來會費力,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表現的非常積極。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自行車,并討論同學之間誰的自行車騎起來最省力,從而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之中深入理解課堂所學知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生活化教學非常符合當前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助于實現學科教學目標,從而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切實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