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坤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中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讓學生能夠在信息時代學會利用信息來輔助學習和獲得信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需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礎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這也就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能夠主動學習和探究信息技術,并能將探究所得的信息技術原理應用到學習中。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和多媒體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巨大的影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方法,具備信息技術能力,幫助學生培養在以后的學習中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難度,如果學生積極性不高,就很難學會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術。主題探究模式的學習是通過學生自主的發現學習和有意義學習,來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運用主題探究模式,對教師構建高效課堂也有很大的幫助。[1]
2.1 轉變課堂模式,發揮學生主動性。主題探究模式是強調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高中信息技術的知識較為抽象和復雜,如果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按照傳統的講授式,讓學生被動的聽,那么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而且也很難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知識。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以組織者和輔助者的身份出現,將課堂的主角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教師的任務則是幫助學生解決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在《信息系統的組成》這一課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提前預習,然后在課堂上以老師的身份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和理論,并且提出在預習時難以理解的問題,然后班級同學先嘗試解答,學生無法解決或理解有偏差時,教師可以及時解答和指正。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產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同時學生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和理論,同時也符合主題探究模式的要求。[2]
2.2 通過實踐,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類的學科,所以實踐是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且對于高中生而言,在實踐中更能感受到信息技術的樂趣。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對實踐課程的積極性遠高于理論講解的課程,而且通過實踐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所以高中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時候需要多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在《計算與問題解決》這一單元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然后再教學生一些簡單的算法,讓學生體驗計算機是如何通過算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知識就不只是抽象地在學生的腦海中,而是可以具體地呈現,讓學生感受到算法的作用。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也會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2.3 小組討論,啟發學生思考。集思廣益對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幫助學生在主動學習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來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如果學生在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能夠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一方面可以加深小組成員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大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安排小組討論的環節,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同時通過小組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這對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信息社會的建設》這一單元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給不同小組的同學分布不同的任務,并要求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討論,通過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3]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依托主題探究模式,結合高中生的特點,帶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學習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適應信息時代,學會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習和獲取信息。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對于較為抽象的學科知識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需要了解主題探索模式的內涵和意義,并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基礎上,更能獲得學習的能力,以及主動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主動將知識構建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幫助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