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丹
(四川省都江堰市翠月湖學校 四川 都江堰 611800)
“分享式”的美術活動能夠激發小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想法去表現美術,并且分享出去,讓小學生不斷的積累藝術經驗。“分享式”的美術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學會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共同探討,并且分享自己的成果,從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分享是美術活動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美術活動不再局限于單一枯燥的傳統模式,讓美術活動更加具有教育價值。
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分享式”的教學,要注意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被認可和尊重的愉悅。,在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無時無刻的創造機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學生在分享式的環境當中,能夠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同,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同時自己獲得快樂,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當中,教師要采用分享式教學,讓學生得到其他人尊重的同時獲得越來越多的快樂。同時教師也可以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用小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被認同和尊重的快樂。并且當學生學會了認可別人,尊重別人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對他們進行激勵和表揚,這樣學生也會感覺到滿足,能夠體驗到分享式教學帶來的快樂。[1]
比如,在美工課中,我演,讓學生做完自己的手工作品之后拿給自己同一小組的人進行交流,讓學生能夠看到其他人在做手工這件事情上的一些技巧和經驗,從而提高自己。而且在互相欣賞交流的時候還能夠發現其他人對自己的作品有很多時候都是驚訝和喜歡的,這也能夠給學生樹立強大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被認可和被尊重的喜悅。一次次的作品分享,讓學生提高了自己的美術素養,也增進了同學間的友情。
在小學美術的分享式教學當中,繪畫活動也是進行分享教學的一個方式,在繪畫活動當中,暫時可以開展黑白畫、棉簽畫、掛畫、水粉、涂色等多種多樣的活動,通過開展這樣的繪畫活動,融入“分享式”的教學,趣味性的活動能夠激發起學生的熱情。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分享式的繪畫活動當中,相互分享自己的繪畫經驗,分享繪畫所需要的一些畫筆和材料,然后分享交流。這樣的合作形式能夠讓學生在繪畫的活動過程當中,提高自己的創作意識,每個人的畫作都需要和整體畫作達到和諧,這樣的活動還能夠激發幼兒分享意識,分享自己在繪畫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經驗,所以“分享式”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還能夠對學生積累藝術經驗,提高美術核心素養有促進作用。[2]
例如,在進行繪畫活動的時候,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賞析一幅名家作品的任務,我在一旁引導,首先大多數的小組都在討論作品的色彩,之后大家又開始搜集畫家的創作背景,分析使用的繪畫工具。通過這樣分享式合作學習,學生對名家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分享式”教學方式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當中,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好的機會,學生對于美術課堂上的問題以及美術活動當中的一些操作方法都能夠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引導學生不斷的進步,“分享式”教學方法引入到小學美術的教學當中,學生之間可以開展一些交流和互動,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自己學到的美術操作方法,這樣,不但能夠提高美術課堂上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效率,推動課堂高效進行,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識,讓學生在獲得快樂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美術知識。并且在分享的過程當中,學生也能夠尋找到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式為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3]
比如,在進行剪紙藝術活動的時候,我隨機加入到了一個美術小組,和學生一起做美術剪紙。我一邊詢問學生的想法和他們喜歡的圖形,一邊給學生分享我的經驗,比如說有的同學見過喜字的剪紙,但是我告訴同學在有限的時間里可能有一些復雜,所以不要選擇那么麻煩的剪紙。于是我們商量好一個難度適宜的小老鼠圖案之后,進行了我們的剪紙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我的一些話,知道了剪紙,美術活動當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經驗不光提高了這一部分的手工學習效率,在這樣分享式的教學活動當中,學生還能夠得提高自己整體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分享式”的美術活動,能夠促進學生能力和智力的發展,促進學生積累美術經驗。“分享式”的美術活動和傳統的美術有很大區別。“分享式”的美術活動作為培養學生分享品德的有效途徑,也能夠培養學生很強的合作意識,同時“分享式”的活動也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培養學生發散式的思維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