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麗 胡 巖
(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米沙子鎮沃皮中心小學 吉林 德惠 130300)
美術作為小學教學中的一門學科,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息息相關。作為美術教師,要通過一些事物讓學生認識到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美。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成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動畫、視頻等,這樣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環境中得到美的熏陶,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與傳統的課堂不同,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將抽象的事物生動、直觀的表現出來,還具有存儲和重復播放的功能,在同一個顯示器上能夠同時顯現文字、動畫、圖片等。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結合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最能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的內容,將其變得更加直觀,更易懂,通過為學生創建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傳統的美術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通過講解和進行繪畫示范進行教學,這樣的方式,形式較為單一,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千篇一律的想法,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原有的教師先示范,學生模仿繪畫的現象,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知識,給學生留下了更多實踐的時間。教師也可以從反復掛圖、美術用具反復搬進搬出中解脫出來。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通過計算機制作成生動、形象的課件、視頻等,用以代替各種教學用具。這樣一來可以有效解決美術教學中繪畫演示過程難、時間長的弊端,增強課堂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減輕教師的教學強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畫汽車》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各種汽車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仔細觀察,啟發學生進行生活回憶,再配以一些采用不同手法表現的作品,讓學生感受一下不同角度、不同表現手法的作品的效果。這樣學生可以很快的了解本堂課的學習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各個學科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有著一定的聯系。在素質教育中,美術與舞蹈、音樂等學科一樣,都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本身美術與歷史、文化、自然科學等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有鑒于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運用信息技術,將其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2]。例如在鑒賞畢加索的作品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要求學生先通過互聯網了解畢加索的生平信息,學生通過搜索后發現畢加索的畫分為了三個時期,藍色時期收到了在西班牙旅行和朋友卡洛斯卡薩吉瑪斯自殺的影響,使得這一時期的作品充滿了陰郁;粉紅色時期,是由于在巴黎遇到了費爾南德奧利佛并相愛,從而開啟了粉紅色時期;立體派時期,是由于其收到了黑人雕刻的刺激。了解到這些后,再去看作者和作品,學生的感受會更加深刻。如果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再加上知名編輯、畫家對畢加索和作品的評價,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學生在鑒賞名家名畫時就更容易,往往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是不通的,同樣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些中小學,跟隨潮流,購買了大量的昂貴教學器材,建設各種校校通等平臺,這些大量的投入并沒有實際運用好,導致了大量的浪費。這些原本是在高中甚至是大學才普遍使用的信息技術過早的進入了小學校園,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在小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不代表一定能夠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關鍵是要看教師是真正理解教學和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正確應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整合雖然為美術教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和范圍,但是也要依據教學和學生的特點合理進行使用。只有兼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科學的運用信息技術,才能夠有效的推動美術教學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進行整合,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其他學科形象、生動、直觀的展示美術的美,能夠達到活躍美術課堂氛圍的效果,使課堂更加生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的機會和時間,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